正文

钞票印得太多必然会贬值 货币发行(1)

每天学点金融学 作者:严行方


钱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值钱?读者都知道,这是因为钞票印得太多了。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印那么多钞票、印钞票又以什么为依据呢?这就引出了有关货币发行的概念。

我们今天所称的钞票或钱,金融学上称之为货币。货币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出现标志着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

从人类历史看,货币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五个阶段。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流行的是物物交换,即实物货币。

例如,你这里是平原,盛产水稻,家里的大米吃不完,想改善一下伙食,吃一点肉食;而对方是山区,不能种水稻,却有的是牛和羊,甚至还是“养羊专业户”,于是就想用羊来换你的大米。

这样,在没有货币做交换媒介的情况下,用大米和羊直接进行物物交换,就有了现实需求和可行性。如果双方约定以100公斤大米换1只成年羊,这时候就可以进行直接交换了。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至少不会出现今天纸币收付中那种令人防不胜防的假币 这种大米是不是你所需要的品种、质量如何,这只羊是不是已经成年、肥不肥、是不是有病,一眼就能看出来。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主要是麻烦得很。

例如,双方虽然约定100公斤大米换1只羊,可是如果对方只有60公斤大米该怎么办呢?你总不能割下0.6只羊去换对方的60公斤大米吧?所以,这种物物交换方式只适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富余农副产品很少的背景下。

随着富余农副产品数量增多、商品交换次数增加,上述麻烦越来越突出,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这就是货币 任何人只要拥有这种货币,就可以用它来购买所需要的商品;相反,任何人通过出售商品都可以换取这种货币。

由于货币的出现,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间接交换。例如,原来需要一方运100公斤大米,另一方牵着1只羊,按照双方约定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进行交换,现在不需要这样麻烦了,直接拿着相应货币就可以换取对方的100公斤大米或1只羊。更方便的是,如果你家中原来只有60公斤大米,无法换取对方的1只整羊,现在可以通过向他人借40公斤大米,买下对方的1只整羊。当来年自己有了多余的粮食后,再向别人归还那40公斤大米就行了。当然,这时候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利息,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贝壳、石头、食盐、牛羊、布匹等等,都曾经充当过这种货币商品。

例如,在我国古代夏、商、周的1000多年里,贝壳就一直充当着这种货币商品的角色。所以,当你看到今天我国的汉字中几乎所有与钱有关的事物和行为多以“贝”做偏旁部首,就一点也不用感到奇怪。在古波斯、古印度等地,则习惯于用牛羊作为货币商品;在古代的埃塞俄比亚,习惯于用食盐作为货币商品;在古代的美洲地区,习惯于用烟草、可可作为货币商品。

之所以说这些东西是货币商品,是因为这种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既可以用来充当交换媒介,也可以直接用于消费。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终于发现用金银做货币更恰当。因为与上述货币商品相比,金银的体积更小、价值更大、质地更均匀,而且不容易腐烂,更便于携带、保管、分割。就这样,货币的历史重任就慢慢地相对固定在金银身上了。

至此,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发展到了金属货币阶段,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直到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仍然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作为主币选用材料,并且确定为唯一的、法定的流通手段;同时,把铜、镍等贱金属作为辅币选用材料。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块状(如金块、金条、金元宝)形式流通的,每次交易都需要称分量、鉴定成色,按照交易额进行分割,这实在太麻烦了。为了便于交易,一些交易量大、信誉好的商人便在上面打上标记,以自己的信誉来担保这种金属货币的分量、成色有保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