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钞票印得太多必然会贬值 货币发行(2)

每天学点金融学 作者:严行方


随着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需要有更权威的机构来进行担保,毫无疑问,这其中最权威的机构莫过于一国政府了。于是,就出现了以政府名义铸造的金属块,中央银行的雏形出现了。

由于金属货币铸造费用高,而且容易磨损,尤其是在遇到大宗商品交易时,金属货币的分量重、运输极其困难,途中也不安全,这样,代替金属货币出现的纸币或银行券就出现了。

毫无疑问,这种以纸币或银行券形式出现的代用货币,必须有等价金属货币作保证。只有这样,纸币持有人才能随时随地兑换到等价的金属货币。

这有一点像在居委会麻将室里打麻将的那些老年人一样,一局麻将下来输赢的虽然是几个塑料牌(代用货币),但在它们后面代表的却是相应面额的钞票。如果你口袋里空空如也,纯粹用那几个塑料牌来收收付付,是没有人愿意和你玩这种游戏的。因为他们即使最终赢得了这些塑料牌,也无法兑换到真正的货币。

最早的纸币是由各家商业银行以自身信用担保发行的,自从中央银行出现后,纸币的发行权力就收归中央银行,成为它的基本职能之一,因为中央银行后面的政府更有信用保证。

事实上,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究竟有没有等价金属货币作保证,除了它自己之外,谁也不知道。所以,无论是货币票据(纸币、硬币)还是银行券(银行存单、支票)的发行,实际上都是以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的信用在那里做保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停止了金属货币的流通和银行券的自由兑换。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各主要工业国更是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从此,票据和银行券与金属货币之间更是没有了对应关系,表现为纯粹的“纸”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在强制流通,充分表现为一种信用货币。

毫无疑问,这种纸币不但不能直接兑换金属货币,而且其实际价值也必然要低于货币价值。这就是目前各国广泛采用的货币形态。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以各种金融交易卡、电子钱包为代表,原来需要通过纸币、辅币、存单来收收付付,现在只需要通过电脑转账就能实现收付的电子货币出现了,时代进入了电子货币阶段。

显而易见,自从社会发展进入信用货币阶段后,钱是不是“值钱”就主要取决于政府信用了;对于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来说,依然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政府信用。

例如,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究竟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即将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越多,货币供应量就应该越大。一般认为有这样一个公式:“1 8”,即流通中适度的货币供应量应当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8。 本期发生的商品赊销量。商品预付、代销、货款赊欠数量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小。 本期需要支付的赊销量。本期到期的需要支付的预付、代销、货款数量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大。 本期发生的商品抵消支付总额。抵消支付总额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小。 商品的价格高低。商品价格越高,货币供应量就越大。 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间内的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多,货币供应量就越小。

综上所述

货币流通必要的供应量=

这一公式得到的结果,表明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而上面已经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就已经停止了金属货币的流通,改为发行纸币了,这时候的纸币需求量又应该是多少呢?根据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应当以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基础。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1元钱面额的纸币,它的名义价值才能与其所代表的1元钱的金属货币价值相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金属货币量,这时候就会造成货币(纸币)贬值。

例如,如果根据上述公式得到某个国家在某个时期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为1000亿元,这时候它所发行的纸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