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不折不扣的银行家(2)

杰米-戴蒙的金融帝国 作者:(英)帕特丽夏·克瑞沙弗莉


毫无疑问在戴蒙的那张8.5英寸×11英寸的工作表以及他的头脑里,储存了很多信息。导致了房价下跌和次级贷款损失的因素,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在全球金融领域蔓延。至2008年

10月,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担忧,使得银行之间不再发放隔夜贷款。由于信用市场的萎缩,商业所需要的流动性变得十分微小。财政部长保尔森艰难地宣传一项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国会担心,如果不采取措施会有更大的灾难,因此批准了该方案。但起初在缓解危机和止跌股市方面,该方案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尽管摩根大通在次级抵押贷款风暴中也遭受了损失,但相对来说,它的经营状况还是好的。该银行在信贷危机中实际上是获得了发展的,这得益于两起并购:在政府的协调下收购贝尔斯登,以及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购买华盛顿互惠银行——该银行是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的银行。

与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一样,摩根大通是业内最大规模的银行之一。由于公布了

1/4的损失,花旗集团成为这4家银行中最不稳定的。在2009年1月,美国银行也暴露出了健康经营方面的问题。然而在2008年10月初,这4家银行需要从政府获得注资以提高资本,这被视为是不可能的资金来源。在上文所述的会议之后仅仅几天,戴蒙和其他许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聚集在华盛顿,参加由财政部长保尔森召集的一个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保尔森公布了政府对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银行的注资计划,这是7000亿美元救助方案的一部分,以支持金融服务产业。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他们所不能拒绝的。

对于摩根大通来说,并不需要注资。在2008年9月底收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后,该银行筹集了110亿美元的普通股。在2008年12月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CNBC)的采访时戴蒙表示,摩根大通没有请求政府注资,而且不想要,也不需要这种注资。然而,政府却要求9家银行接受注资,大概是为了避免任何一家银行的信誉受损,也不必挑选出最需要注资的银行。

虽然摩根大通没有寻求政府的注资,但处于经济周期大漩涡之中的时候,没有比注资更好的选择了。增加资本能够提高抵御衰退的能力(这种衰退也是戴蒙几个月以来一直警告的),也能够阻止情况变得更糟,甚至是严重的情形。

至2008年底,戴蒙的警告已经变成了现实,人们忧虑经济会持续衰退,这种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不断地打击股票市场,市场需要政府的救助。由于投资者抛售大银行的股票,摩根大通的股票价格大跌至每股低于20

美元,创造了6年来的最低,而最近52周的最高价格是每股高于50美,两者相差甚远。另外,据报道摩根大通裁撤了其投资银行部门的数千个工作岗位,其他公司也有类似的裁员计划(至于花旗集团就更严重了),这更加打击了其股票价格。

虽然摩根大通要继续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但它已经针对其经营优势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方针:搜集信息,并在彼此独立的业务部门之间分享信息,深入地辨别风险并挖掘潜在的问题。这种管理哲学在戴蒙的那张8.5英寸×11英寸的工作表上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