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惺惺相惜到貌合神离

黄光裕的战争 作者:彭征


不可否认,黄光裕和陈晓的确渡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在黄光裕看来,陈晓的确是一个业务高手。他对陈晓曾做过如此的评价:“我认为陈晓是一个出色的实战者,也非常熟悉家电零售市场。”将永乐收编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合并后企业的人员安排和结构重组了。按照陈晓的说法,就是要对原永乐的股东们有个交待。对于企业的安排,黄光裕倒是给陈晓留足了面子。永乐的人才,合适的都要挽留,尽量不造成人才浪费。但在企业的控制权上,黄光裕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尤其是陈晓反复在他耳边念叨过的一句话:作为掌门人,对企业的掌控能力一定要强,否则自己任何决策都难以实现。

“陈总,国美发展到这个份上,我们两家企业又实现了合并,规模这么大,董事长兼任总裁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这两个职位必须分开。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找能够担任企业总裁的人,您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想聘请您出任新公司的总裁,不知您意下如何?”黄光裕诚恳地说。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自己多年的心血已经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陈晓还能说什么呢?

“好,我们就一起努力,把国美做成中国甚至世界第一的家电连锁企业!”陈晓说。

中国两个零售巨擘的手,终于紧紧握在了一起。在黄光裕看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的合适人选,从此以后,他就可以从繁琐的企业日常管理中脱身,完全投入到资本市场的运作中去了。

2006年11月22日,国美家电与永乐家电在北京举行合并庆典,在国美收购永乐的新闻发布会上,黄光裕和陈晓同时接受记者采访。在被问及“是什么促使你们走到一起”时,陈晓说,从家电连锁业的情况来看,整合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末了,还不忘说一句“请黄总补充”。在公开场合,黄光裕从来不说国美收购了永乐,而是说两家企业的合并,并且说“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总裁人选”。

在黄光裕与陈晓之间的“蜜月期”,陈晓的办公室跟黄光裕的一样大小,装修一样豪华;黄光裕当时的座车是价值几百万元的迈巴赫,他为陈晓也配了同样的座车,一左一右停在鹏润大厦门前的专用车位;黄光裕甚至考虑到陈晓是南方人,可能吃不惯北方的饮食,嘱咐家里的厨师每天做饭的时候,多做一份适合陈晓口味的饭菜,并给陈晓送到办公室。而陈晓也是兢兢业业,精心打理国美业务。他把永乐时尚化门店布局复制到国美,进行国美信息化系统的升级;帮助国美收购大中电器,在持续扩大规模的同时改善单店效益;为保障后台运营能力搭建大型呼叫中心和物流中心;花费逾1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更换新标识,推广新的品牌形象;确立了国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试图改善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改变经营模式。

但从永乐大股东到国美总裁的角色转变,绝非易事。陈晓只身进入国美电器管理层初期,是个“孤独的CEO”,处事万分谨慎,分公司老总向他汇报工作时,他都以礼相待。外界一度盛传当时王俊洲、李俊涛、魏秋立等黄光裕信赖的人完全架空了陈晓的总裁职位,陈晓也没有表现出对黄光裕的丝毫不满。另一方面,永乐纳入国美体系后,陈晓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安抚与善后原来上海的旧部。眼见着除上海之外的永乐门店纷纷关闭或转为国美门店,众多永乐部下陆续出走,陈晓只能默默接受。而黄光裕也很在意陈晓的感受,假如有从永乐并购过来的高管因个人发展原因辞职,黄光裕会特意派人挽留。黄光裕同时也在花精力帮助陈晓与国美团队磨合。

在日常工作中,黄光裕霸气十足,控制欲强。相比之下,陈晓显得比较谦和,深藏不露。黄光裕和杜鹃曾授意他按照清朝军机处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架构设计国美集团的决策委员会。最终黄光裕的国美帝国由三部分掌控:黄光裕负责企业战略、资本运作和发展规划;由王俊洲、李俊涛、牟贵先、孙一丁、周亚飞、魏秋立、何阳青等七人组成决策委员会,负责几乎所有日常的和战术性决策;而黄光裕更希望总裁陈晓能发挥自己在行业的经验和威望,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人际关系,成为帝国的“宰相”。但这种角色对于颇有行业理想和抱负的陈晓而言,却不太适应。

更大的分歧在于他和黄光裕在国美电器的发展战略上。有了永乐快速扩张吞下恶果的前车之鉴,陈晓尤其希望国美能在完成行业规模扩张和有效整合后,对外优化供应商合作关系,对内优化门店网络资源,即在新的发展阶段,不再依靠门店数量来增长,而是依靠提高单店经营质量。但黄光裕并不急于做这些精进,而是力图扩展帝国的版图。这让陈晓深感受挫。陈晓在2007年年初上任时提出过国美十大目标,到了2008年几乎一个目标都没有落实,这让他感觉自己很没有价值。在陈晓看来,假如说那个时候十大目标都完成的话,“今天的国美应该也不会滑入深渊的”。

可以说,陈晓在国美的这段工作经历是十分痛苦的,他和黄光裕之间的这段“蜜月期”,可以称为是“痛苦的蜜月”。到2008年,陈晓已萌生退意。“我自己或许还有很多空间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和我价值观更吻合的事情。”

根据国美与陈晓签订的协议,陈晓的总裁任期应该在2008年12月31日到期。如果不是黄光裕出事,陈晓也就决定不再续约了。

然而,此时,正值国美和创始人黄光裕的命运处在一个微妙的拐点。2008年4月,香港证监会开始调查国美。而几乎在同期,鹏润地产业务出现至少50亿元资金缺口。传闻中,黄光裕曾以国美上市公司为担保,抵押鹏润投资旗下未上市的国美门店,贷出26亿元,用于鹏润的地产项目。据说,当时黄光裕正着手为鹏润地产寻找买家,以回笼资金,但在估值过程中,便“出事了”。

不过,对陈晓而言,无论黄光裕是否转变思路,结果都是一样的。假设黄光裕继续迷恋地产业,将国美决策权过渡给陈晓,国美仍会是一个腾挪融资的平台,这必使陈晓无法容忍;而假设黄光裕放弃地产,回归零售业,那陈晓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简言之,日后二人的决裂已是必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