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晓与黄光裕的快意恩仇(2)

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嬗变之痛:国美劫 作者:郎朗


这一安排,也确实会给人陈晓被“架空”的感觉,毕竟,在最高决策体系中,除陈晓外,其他人均为黄光裕旧部。连陈晓也承认,当时“更多是黄光裕的体系”。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此后两年中,与王俊洲、魏秋立等国美老将共同充当黄光裕的“左膀右臂”。

黄光裕最欣赏陈晓的一点,是他精通财务,对数字极其敏感。谈判收购永乐时,陈晓对于数字和细节的较真程度“快把黄光裕逼疯了”。

但是,陈晓这些优点当时在国美究竟发挥出了多少、黄又听进去多少,则是另一回事。

竺稼在分析2009年前国美的状况时,毫不隐讳地指出其财务管理有欠缺。“由于历史原因,因为以前没钱所以就拼命到处去找钱,这样银行的关系就很乱,债权债务关系也非常多,然后过度地依赖汇票、票据的融资方式。”

他甚至认为,国美在2007年花出去的很多钱都是不正确的――这一年,国美收购了大中电器,并为自己套上了2014年到期可换股债券这个“套”,直接导致了金融危机时期的资金紧张。你或许很难想象,这会是业内公认的“铁算盘”陈晓所协助管理的企业。

进入2008年,自己的想法一直得不到尊重的陈晓有了离开的念头。按照他后来的回忆,2008年四五月份的时候,香港证监会对黄光裕先生和杜鹃女士等进行调查,这个调查对我当时的冲击很大。虽然当时倒没什么事情发生,但对公司未来意味着什么?可能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第一时间知道这些事情发生的人,当时我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总感觉对公司来讲这是很大的危机出现。

而到了2008年9月,黄光裕已经被中国的司法部门限制出境了,国美电器股价在此传闻下开始连续大幅下跌,而且金融风暴的来临也让陈晓有意加快离开的步伐。于是精明沉稳的陈晓于2008年10月与一些机构达成了出售40%的股权的一年期协议,港元的出手价也让其在一年后颇感后悔。

陈晓曾回忆说,“当时的情景很混乱,我的确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的确,对于陈晓来说,在2006年11月国美永乐完成合并后,其与50名永乐创始员工的命运就与国美电器捆绑在了一起,出任国美电器CEO的陈晓虽然中间也有减持套现,但是国美电器对其同样意味着一切。

然而黄光裕被捕事件的突然发生让陈晓有些措手不及,之前一天他还跟黄光裕见面对经营问题进行了交流,结果一天后黄光裕被拘,陈晓便失去了与黄光裕正面接触的机会。之后与其接触的是黄光裕的两个妹妹。陈晓曾告诉笔者:“我更喜欢与黄总交流,而与黄家的其他人根本无法沟通。”

对于国美旧部来说同样如此。过去十余年一直习惯有个强势的老板坐镇,大家只要当好老板的手和脚就好了。突然有一天,这个主心骨没有了,匆忙中走马上任填补权力空缺的,居然是个人风格和老板差别极大的“高级打工仔”陈晓。更何况,还有黄光裕设私人代表的举措(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基于对陈晓的不信任)。这对于陈晓和有着数十万员工的国美都是挑战。无论陈晓,还是那些追随黄光裕多年的“老将”,他们都需要重新审视彼此,也重新定位自己。

进入国美电器后进行入股前尽职调查的竺稼当时也是这种印象。对于国美高管团队,在尽职调查以前,他曾有一个概念:“国美=黄光裕”。“但我后来发现,这个团队非常敬业,一天24小时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而且执行力非常强,公司战略、决策,说往下推行,整个系统很快就推下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