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晓:我也是老板(1)

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嬗变之痛:国美劫 作者:郎朗


记者了解到,永乐电器最初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周浦的零售连锁企业,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陈晓则一直居住在南汇区的惠南镇上。如今,上海的地寸土寸金,惠南镇划归到浦东新区,但在标准的上海人的概念中仍是乡下地方。永乐电器脱胎于南汇区一家国营电器公司,后来趁企业转制,陈晓带着40多名员工成为企业的实际所有人,更名“永乐”。

陈晓的起家后来也被“阴谋论者”看成了今天陈晓要抢夺黄家资产的证据。当时作为国营企业的老永乐电器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作为副总经理的陈晓对于这段经历刻骨铭心。

“我经历了原永乐电器初创、辉煌、衰落与死亡的全部过程。1996年最后一刻,公司高层无奈宣布因决策失误倒闭时,我们实在太痛苦了。”“在当时的国企,我们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为这个企业付出很多,最后时刻难以面对离去的事实。但是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还在,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

于是,47人共同创业的故事诞生了。“下海激情与难以割舍的感情纠结在一起,我们根本没有回头路。”陈晓说,“我们付出了许多,心理上难以放弃。因此,我们47人决定以100万元买断永乐电器的品牌。”

“假如经营不善,我们四处借来的钱很可能血本无归,对我来说,差不多也是倾家荡产。老实说,在46位同事的信任基础上,我的压力很大,心里有一种悲壮感。”陈晓认为,他在最后时刻能够表现出勇气,担任46人的领导,除了他之前的工作能力得到大家认可之外,与他的人生遭遇紧密关联。

“一个人的幼年经历会对他产生很大影响。”陈晓说,“我的童年很不幸。我出生在大跃进年代,1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大病一场,最后一条腿残废了。10岁那年,父亲又过世了。也许人在逆境中会产生超越的念头,当时我就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一种补偿心理,那就是一定要创造些东西,使那发生过的不幸,不再发生。”

而促使他真正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却又是他成年之后的又一次家庭变故。1993年,陈晓的妻子身患重病,四处借钱医治。债台高筑后,依然未能挽回妻子的生命。“那时,我在永乐任常务副总,在别人眼中,我有着不错的前途。但是作为主要经营者,我感到很无奈的是,我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却很少,我连家人的不幸在经济上都无法去承受。”

“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每当我想起那40万元债务,我对财富的渴望都会被唤醒。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要自己去创造事业,创造财富。”陈晓说。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想法竟然是在自己任职的公司倒闭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似乎有些残酷。

显然这次创业的故事依然是艰难的,但是新永乐却抓住了国内电器销售渠道变革的机会,由于永乐家电是当时上海首家家电专业零售、批发卖场,它打破了上海家电市场原有的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永乐很快俘获了上海老百姓的消费心理。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了3年,永乐在这3年内,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初步积累。

然而1999年永乐家电经历了一次人事动荡。当初一同下海的47个人,有7人离职而去,其中包括一名副总经理,不过更多的人留了下来。对财富追求的欲望让陈晓领导的永乐电器在短短8年内实现了年销售收入从100万元到160亿元的快速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