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菲特计划 (二)(11)

巴菲特计划 作者:(美)拉尔夫·纳德


没有一个人问:“既然如此,那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有趣的是,除了一个受伤的木匠被他的工人赔偿代理人欺骗外,在场的听众几乎没表示任何愤怒的情绪,也没人主张进行下一次会议、集会或是环保、反战或其他目的的游行。最后,观众们倾巢而出,站在出口的马克斯的工作人员统计说,只有10%左右的观众在议论这个报告,其他的人都若无其事地聊着家常,比如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再见等等。但是,大部分人却都提到了美味又免费的食物和精彩刺激的乐队演出。

第二天晚上,到场人员比上次稍微少了一点。同样是不错的食物和音乐。在开场表演以后,一位银白头发的演讲者走到了台上,平静地展开了一连串有关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反同性恋等话题。讲到第三分钟时,观众开始叫喊并向舞台扔水果和卷成团的报纸,但是演讲者利用喇叭在声音上的优势,还在继续喋喋不休。一些人跳起来冲出了大厅。演讲者并不提倡暴力行为,或者暗示去骚扰或者驱逐他嘲笑的对象。他只是依旧我行我素,用瞎编的研究和虚构的历史来支持他的观点。不到三十分钟,大厅里已经空无一人。出口处马克斯的工作人员汇报说,几乎每个人都很愤怒和厌恶。这个事件登上了第二天早上洛杉矶各报纸的头版,还有当地的晚间新闻把它作为第二个报道,被紧接在一场激烈的警察追捕行动之后播放。对第一个事件的稀疏的媒体报道集中在乐队和沃伦·比蒂身上。马克斯三天后才在《洛杉矶时报》花了整整一个版面发表了他对事件事的分析。他简短地描述了那两场报告会并总结说:“比起某些无名之辈的偏执言语,政府和企业的杀人、致病、剥夺和诈骗的真实行径还远不够令美国人感到苦痛。除非,他们的行为碰巧触动了个体之间的不公正,这时,一场竞赛展开了:是个人的坏行为还是糟糕的坏词语会激起最大的愤怒呢?一个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矫正坏行为的社会就是在走下坡路和转向衰败的社会了。一个对语言诋毁变得疯狂的社会,无论这诋毁来得多么虚假或令人厌恶,它仍就是一个会在逐步升级的言语战争中迷失自我的社会。”在页面的底部,有发人深省的一行字:“请选择你的立场吧。”

在广告登出的当天,马克斯早早离开了城镇,他希望人们把焦点聚集在他所提出的问题上而不是他本人身上。起初,正如他所料,愤怒和刻薄的声音向他扑面而来,但是随着一些访谈节目、致编辑信和意见书更深入的探讨,人们的反应变得更加有深度了。当然,马克斯知道他的小试验过于简单,但是他的确引起了许多激烈的辩论和一点反省,这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重要结果。他聘请了一位人类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来分析下一次毛伊岛会议之前的整个骚动,他心里还有很多这样的试验,更加微妙。他告诉其中的一位编辑朋友:“请锁定本台,不要走开”。

乔治·索罗斯对毛伊岛的同伴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惊异,对马克斯的广告则更感兴趣。他一直认为应该在开放的社会来一场重大变革,他信奉的格言是:“不成功便不叫革命。”乔治言行一致,言如其行,他坚持不懈地对专制国家以及后来的美国的民主运动和民主机构给予了道义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但变革何其困难!瓦解、习俗和贪婪的力量似乎远胜于团结、容忍和公正的力量。这让他感到有点疲惫。起初,他很难想象毛伊岛会议之前没做成的事情毛伊岛会议之后何以能成功,但是他很快排除了这种想法。他要做出一些大胆的举动,做出一些不符合他那有点孤僻、几近迂腐的性格的事(要是有名人反义词词典,“索罗斯”就是“特朗普”的反义词。)他要向《华尔街日报》社论版编辑提出挑战, 在纽约市著名的库珀联合学院展开辩论。该学院曾是许多著名辩论发生的场所,涉及奴隶制、选举权、劳工、战争和民权等各个主题。这场辩论的决议如下:“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对民主的主要威胁来自大型跨国公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