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菲特计划 (二)(12)

巴菲特计划 作者:(美)拉尔夫·纳德


好像这还不够大胆,乔治又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层请求帮助,说服他们来支持这场辩论。这一决议与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的形象很不相符,因为它们一直都被指责为专横,反民主,对贫困麻木不仁,以及与寡头统治政府进行结盟。因此这个通告造成了一种对全球金融界和工业界那些傲慢的高层的不信任感,而管理阶层尤其受到关注。

《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叫雷金纳德·赛奇威克。他憎恨索罗斯,至少写了三十五篇社论对他进行攻击。

在赛奇威克看来,索罗斯背叛了他那个以大钱挣大钱——尤其在货币投机中——的阶层。而他最大的背叛是使那些最终成功的全球资本家能够拥护进步的政策,在选举中反对共和党,支持对企业和富人征收更高的税。不幸的是,没有人会把索罗斯视为对现实商业世界一无所知的不切实际、耽于幻想的哲学家。索罗斯玩过最高赌注的商业游戏,为自己和众多忠实的投资者赢得钵满盆满。他是个可怕的对手,因此有人劝赛奇威克拒绝接受挑战,如今两强相遇,他便成了个欺软怕硬的胆小鬼。但是商业报道、右翼评论员和访谈节目主持人却竭尽吹捧之能事,标榜他为捍卫者,吹嘘他,抬高他,称他为屠龙勇士。赛奇威克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出来应战。

大辩论的日子来了又走了。从《洋葱》到《名利场》,所有的媒体都围过来了。赛奇威克也走了,他第二个月便辞职了。乔治以惊人的能力,证明了等级森严、醉心金钱的特大企业是如何一面打击异己,压制公民价值观,限制开放社团,一面又拉拢专横霸道的政府同仁的。他令人信服地指出,在民主制度与缺乏远见的社团主义之间的全球碰撞中,随着后者对资本、劳力、技术、媒体和政府的控制,世界的希望与梦想,乃至继续生存,正危如累卵。大辩论从库珀联合学院的大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这让自我审查的媒体终于看到了光明。当被问及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后若听众要求他再来一次辩论他会怎么做时,乔治答道:“请锁定本台,不要走开。”

沃伦·巴菲特本人在毛伊岛会议后的几周里并非无所事事。他和工作人员已召集了能在各专业领域迅速做出反应——从起草法规到评估大范围转换太阳能的可行性——的主要智囊团。参加的人员有一流的语言大师和沟通专家,有擅长发出友好通牒和地方动员的行家,有天才招聘人员以及一系列精通预算、宣传、合同、科学、工程、市政工程、卫生保健、司法公正、社团管理等各方面的专家。

沃伦并没有透露核心小组的存在和使命,只是说自己正在启动一项大范围改革的计划,才刚刚开始,希望他们加入。而他们也纷纷表示同样渴望新的方向。沃伦还改革了秘书处的运作方式,对每周闭路电视会议的内容都做了精心策划。这样,核心小组就能与各项活动保持一致,并及时通报各自为巩固战果所做的努力。他们许多人回到家中,从困惑不解的家庭成员中挑选合适的人选。

这些老人“旅行”归来以后突然干劲冲天,这着实让家人大为吃惊,但是他们立即表示愿意为这项事业做出贡献。同样,他们也未被告知事业的全部内容。同时,核心小组的成员还与其他许多巨富进行了接触,同样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他们还与一些长期接受他们捐助或被他们旺盛的进取心所激励的组织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他们支持的承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