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宇宙观

古地图密码 作者:刘钢


1778年修成的《四库全书》是清朝官方编撰的古籍汇编。该书总计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共装订成36000余册,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其中包括中国先哲有关宇宙的论述。18世纪中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中国古代宇宙观写下一段精辟的评论:浑天说视天体为一个球形体,人在球体外面观看分布在球体外表的星象;盖天说将天体看作圆冠形笠帽,人在笠帽下面仰头观看分布在笠帽内侧的星象;将两顶圆冠形笠帽上下合在一起,可以合成为一个球形(由此看来盖天说与浑天说并不矛盾);自汉朝起,一直到元末明初,古人一贯主张浑天说;然而至今,此学说早已失传。

浑天说起源的时间实际上是在汉朝之前。有关浑天说的最早著录见于公元前4世纪思想家慎到撰写的《慎子》一书。在此书中,慎到指出:天体犹如一个圆形的弹丸,其中心竖轴为倾斜状。与慎到同时期的哲学家惠施也曾暗示,大地为球形体。他指出:大地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向南一直走,可以周而复始。公元前3世纪诗人屈原在《天问》中感叹说:“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此句诗不仅涉及地球赤道直径与两极直径的长短问题,并且还问及地表弯曲的曲率问题。公元前2世纪末天文学家落下闳,为了演示天文星象,制作了一个球形浑天仪。落下闳之后, 又有鲜于妄人、耿寿昌、扬雄等天文学家极力推广浑天说。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张衡进一步完善了浑天说的理论,他不仅改进了落下闳的球形浑天仪,而且在《浑天仪图注》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浑天说。他指出:天与地浑然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鸡蛋;天为圆形如弹丸,地也为圆形如蛋黄并孤居在天体之中;天大而地小;天体内有水,天包地犹如蛋壳裹住蛋黄。

张衡有关浑天说的论述,以及他的浑天仪,对后人的宇宙观具有重大的影响。从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出,自汉以迄元、明,每一个朝代都不乏浑天说的倡导者。

除浑天说外,中国古代还曾流行另外一种宇宙观,这就是纪晓岚提到的盖天说。有关盖天说的经典著作是《周髀算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