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卑与超越(2)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5年 作者:杜书伍


自卑与超越的强弱相对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有些人因为自卑而畏缩,对于外界事物怯于表达本身想法;也有些人想要超越自卑,但是不得其门而入,或是能力不足,结果演变成自暴自弃,认为再多的努力都是枉然,干脆全盘否定、全面放弃。另一个极端则是,超越的能力相当强,但由于许多弱点是先天性的,已经无法大幅改变,因此将心力集中在新的领域,希望能在其他方面超越他人。例如,因身高较矮而感到自卑,于是在事业上更加努力,获致更高的成就。第三种情况则发生在超越能力中等的人身上,虽然自卑,也想要超越,能力却不完全足够,但也不至于落后太多,如此很容易导致一个人的个性成了凡事不服输,死要面子。

超越就像是自卑的反弹力量一般,愈是强烈的自卑,其可能产生的超越力量也愈大。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然而,高度超越之后,却也容易掉入另一个陷阱之中,亦即自大,这反而会成为能力提升上的障碍。因此,很强的自卑,加上很强的超越,必须辅以理性的思考分析,以及对事物持衡、客观的判断,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举例来说,台湾省的教育体制当中,在初中毕业之后,因为升学渠道的不同而产生显著的分别:成绩较好的人进了普通高中,准备继续上大学;一部分的人则进了五专;至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通常是成绩较为落后的族群。对于升学表现较差者而言,学校、制服、课程的不同,很容易被延伸为挫败与自卑。然而,升学上的差异不见得完全等同于资质的优劣,成绩不好的原因也可能只是一时的贪玩、不专注,因此在这群学生当中,也不乏资质优异者。对这些人来讲,如果升学上受到挫折,能够激发出超越自卑的动力,往往在课业表现上让人耳目一新,进而继续升上二专、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这些升学过程较为曲折的人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其超越的力量通常会持续下去,反映在工作表现上,甚至比一般升学路途平顺者更为突出,职位爬升得更快。至此为止,都是因为自卑情结产生的超越力量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然而,如果此时不能以客观、持衡的态度来检视自己,便很有可能掉入自大的陷阱,认为当初功课比自己好、一路顺利升学者,其能力竟不过如此,本身因此陷入不可一世、自命不凡的心态中,于是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主见,沟通时不易听进别人的意见,进而产生合群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过于自大的结果,相对会降低对于外来资讯的吸收能力,阻碍了持续地成长与学习。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再好的资质,其发展空间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因自卑产生超越,超越之后却又掉入自大陷阱的情形,在职场上经常存在,不过也只是针对部分的案例而言,并非所有同样求学经历者尽然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