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卑与超越(1)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5年 作者:杜书伍


作为一个主管,很重要的任务,即在于要花费相当多的心力去辅导员工,通过员工个人的提升,进而让部门扎实、公司的运作扎实(联强落实7P信念的精神即在此)。而辅导的内容非仅止于工作技能,还必须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特别是成长过程引发而来的性格与行为变化,从观念、心理层面着手,方能采取有效的辅导方式,帮助员工提升。因此,“读人”是一名主管必须培养的能力,而要培养读人的功夫,相当程度要借助心理学的知识。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书的名字,是一位相当有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这个名词乍听之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负面的特质,但事实上,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产生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可以说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也因此,自卑与超越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读人”的角度。

为什么说自卑普遍存在每一个人身上呢?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都是以感觉来判断是非好恶,随着心智逐渐成熟,以理性来分析判断事物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可以说,一个人的心智成长,相当于思维当中理性成分提高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到幼年阶段,其心智就像一张白纸,从外界接收到的讯息或许不多,但因为每一个讯息都是新鲜的,感受特别强烈。此时接收到任何负面的讯息,印象都会特别深刻。例如,长相可爱的小孩比较容易得到大人们的喜爱,相对的,外貌平平的小孩受到大人喜爱的程度便不如外貌较为可爱者,在相对比较之下,其内心便很容易留下自卑的情结。

又好比说,一般的父母亲在生出第一个小孩时,因为初为人父母,因此通常对小孩特别爱护。相对地,排行老二的小孩,虽然仍受父母喜爱,但程度上可能不及于他的兄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产生老二的自卑心理。不仅如此,包括身材的高矮胖瘦、课业成绩的好坏、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种下自卑的因子。甚至于长得高的人也有可能自卑,如果个子高而个性又较为腼腆的话,很可能因为容易被注意到而感到自卑。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都有优于他人的长处,也有某些方面比不上别人,所以一个人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可以说是一种常态。一般人都误认为自卑不是件光荣的事情,因此大多不愿正面去谈论它,可是自卑却不断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与处事态度。

人除了自卑之外,相对的,也会因为自卑而产生“超越”的心理。这股超越力量的大小,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而定。自卑心愈强的人,如果个性又较为刚强,加上旺盛的企图心,将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超越心理,希望在其他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现,借以弥补心中自卑的部分。就此而言,自卑心的存在可能是件好事,也可能是件坏事,就看个人如何去驾驭自卑与超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