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节:嗜血的生涯(2)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方舟子破解科学谜题 作者:方舟子


在恐怖电影中,吸血蝠常常被表现为像狐蝠那样的大型蝙蝠从天而降,并凶猛地向动物或人发起攻击,从颈部直接吸血。实际上,吸血蝠并没有那么恐怖。它们是小型的蝙蝠,身体只有人的拇指大小。它们更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攻击。为了避免被鹰等天敌捕食,它们只在夜间没有月光的时辰出行,悄悄地寻找熟睡的哺乳动物。

和许多种蝙蝠一样,吸血蝠有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低空飞行时通过发射、回收声波,以及靠嗅觉和听觉来确定猎物的位置。和其他蝙蝠不同的是,吸血蝠的前肢有发达的拇指,这使得它不仅能飞,也能在地上快速奔跑、跳跃,速度能达到每秒2.2米。在发现猎物后,吸血蝠降落到地面,跑向猎物,然后爬到猎物身上毛发较少的部位。它们的鼻子里有热感受器,用来寻找猎物皮肤上的血管。在确定了下口的位置后,它们先用犬牙剪掉多余的皮毛,然后用刀片一样的门牙切开一个几毫米长的小口。刀口极为锋利,刀法又非常快速,猎物对此不会有任何知觉。

吸血蝠并非真正直接从伤口吸血,而是在血从伤口流出后,用舌头吮吸。这样,一个小伤口在正常情况下只会流出一滴血就凝固了。为了保证血液能不停地流出来,在吸血蝠的唾液中含有几种特殊的成分,一种防止血液凝固,另一种防止红细胞凝集,还有一种抑制伤口附近的静脉收缩。这样,即使在吸血蝠吃饱喝足离开后,伤口的血也还在不知不觉地流淌。吸血蝠喜欢当回头客,在下次进餐时间来找同一只猎物,从同一个伤口下口。就像我们能根据说话的声音辨认人,吸血蝠能够根据呼吸的声音认出同一只猎物。

根据“吃什么补什么”的传统观念,既然血对身体的功能是如此重要,人们会以为血是大补的食品,所以才会出现吸血疗伤的故事。其实,血液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它绝大部分成分都是水,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一升血也不过含100多克。一只体重30克的吸血蝠,需要一次进餐20分钟,吃下20毫升的血,吃成一个皮球,才算吃饱了。这相当于它多了60%的体重,如此沉甸甸、圆滚滚的蝙蝠是没法飞起来的。为了减轻负担,吸血蝠一边吃血一边排尿,尽量把血液中的水分排出去。回到老巢后,再慢慢地消化血液中的蛋白质。

要吃到血并非易事。调查表明,成年吸血蝠平均每25个晚上就有一个晚上没能吃上血,而年轻吸血蝠更是一周就得饿上两个晚上。其他吸血的动物,例如蚂蟥、虱子,也要经常挨饿。对冷血动物来说,饿上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是问题,但是吸血蝠是恒温动物,需要不断补充能量维持体温。如果连续两个晚上都没吃的,吸血蝠就会饿死。完全以血为生真是一件危险的事。吸血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渡过难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归巢后,吸血蝠会热情地互相梳理毛发,没有吃到血的蝙蝠乘机向吃到血的蝙蝠索取食物,后者往往会反刍出一些血吐给前者,让它不至于饿死,下一次轮到自己挨饿时就能得到回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