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节:鲨鱼中的古怪另类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方舟子破解科学谜题 作者:方舟子


欧洲移民为吸血蝠带去了充足的血源:马、牛、猪等家畜成了吸血蝠的主要猎物。在户外睡觉的人,有时也成为它们的攻击目标。它们喜欢咬的部位是熟睡的人暴露在外的脚指头。人失血几十毫升并没有性命之虞,糟糕的是吸血蝠能传染狂犬病。2005年,巴西两个月内就有1300人被吸血蝠咬伤,其中23人染上狂犬病身亡。如果没有人类畜牧业的支撑,吸血蝠还以野生动物为猎物的话,嗜血的生涯是很难捱的,它们的数量也不至于多到被视为害兽需要加以消灭的地步。

鲨鱼中的古怪另类

2007年11月17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尊严——〈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读后感》的散文,介绍说深海有一种非常凶猛、名为加布林鲨鱼的噬人鲨,又叫“魔鬼鲨”。当它被围入渔网几经挣扎不得脱身时,会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块,宁肯粉身碎骨也不愿被人活捉。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捉到过一条完整的加布林鲨鱼,人们通常见到的不过是魔鬼鲨的碎块而已,极像砖块或瓷器破碎后的样子……于是,作者感叹道:“任何研究都应该在‘生命’面前止步。如何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当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研究。加布林鲨在人类面前誓死守护的尊严,难道不值得每一个自称高级的人类思索?”

有一个读者问我这是真的吗?是不是像旅鼠会“奔赴死亡之约”的传说那样只是以讹传讹?这当然是捏造出来的,和旅鼠的传说不同的是,它不是国外传入的古老传说,而是国内的某个文人2006年才炮制出来的,以《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等为题刊登在多家报刊上,虽然号称是“编译”,但在国外文献中找不到这种说法的任何痕迹;虽然文章声称是在叙述2004年一次科学考察的经历,但它其实是百分之百的幻想作品。可这样一则无稽之谈,被许多人当成纪实而深受感动,乃至据此批评科学研究。

加布林鲨鱼和“魔鬼鲨”很显然分别是英语Goblin Shark的音译和意译,加布林是西方民间传说中一种相貌丑陋、喜欢恶作剧的妖怪。这种鲨鱼的中文名字叫做剑吻鲨或尖吻鲨,指的是它长着一个像短剑一样突出的长鼻子(动物学上称为“吻”)。有关它的最早记录,是1898年于日本横滨取得的一具完整的标本,生物学界由此首次知道有这个物种的存在。此后,又陆续在太平洋、大西洋的各个地方抓到过。不过,剑吻鲨虽然分布广泛,却一度被认为非常稀有,每抓到一条都会有记载,到上世纪末,共报道抓到了45条。

剑吻鲨的数量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样本少的原因可能是这种鲨鱼一般生活在数百米深海处,不容易被捕捉到。在1995年5月到1996年10月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人们用底刺网捕捞,在东京海底峡谷100~300米深处抓到了大量的剑吻鲨——多达125条(注:这次捕捞情况在2003年才报道)。2003年4月,人们在两周内于台湾海域捕捞到了100多条剑吻鲨。虽然被捕获的这些剑吻鲨都已经死了或很快就死了,但没有一条是爆炸而死的,而且还有被活捉的。2007年1月,在东京湾有一条剑吻鲨被活捉,被送到东京海洋公园展览,两天后死亡。2月,又有一条剑吻鲨被活捉,在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科学博物馆养了一周后才死亡。它们也都不是自爆死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