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巴菲特投资真经 作者:李问渠


对于任何投资者而言,学会独立思考都是最重要的。曾经有人问巴菲特: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你去请教什么人?巴菲特回答说:投资成败一定源于思想层面的深刻领悟。所以当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对着镜子说话。这表明,真正的投资者是有具有非常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最终解决问题。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想理发,就不要问理发师你需不需要理发。当有人想让我采纳他们的意见时,我会告诫他们:‘用我的头脑加上你们的钱,做得更好。’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我一直很不明白高智商的人为什么会轻易模仿别人。我们从不把好的主意告诉别人。”并说:“在决定什么东西是对,什么东西是错的时候,我必须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做出判断。我认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做判断,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即使我们的思考都相同,做出的判断也不一定一致。”

然而,在现实的交易过程中,很多人往往会因受到很多消息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人告诉你如何选成长股、价值股以及涨10倍、100倍股票的标准,这可能都很容易理解,但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投资思想层面的一些领悟,这比看到某些数量级的标准要更为重要。

很多投资者是牛市很忙,忙着买进卖出。等到熊市大跌的时候,套牢了,就很闲。而巴菲特正好相反,他在牛市的时候,觉得股票已经明显高估,就把大部分股票抛出了,然后就开始做些休闲活动。因为他找不到便宜的,被低估的股票,所以显得很闲。但是,到了熊市他反而会特别忙。在熊市,股市特别低迷,大家都不谈股票,巴菲特却在这个时候对股市兴奋得一塌糊涂。经常是一上班就赶紧给他的经纪人打电话,之后就开始继续研究,看看到底现在有哪些公司特别便宜,然后再给经纪人打电话买股票。他每天关注《华尔街日报》上面的收盘价,了解最近一段大概到什么位置,在想买的时候打电话问问经纪人现在的价位是多少,告诉经纪人在什么区间之内买入。他的经纪人说,巴菲特有时一天会打五六个电话让他不停地买入,股市越跌巴菲特让他买入得越多、越频繁。我们是大跌大悲,巴菲特是大跌大喜。

可以说,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素质。巴菲特也一样。他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一直恪守一个观点:决不人云亦云,决不盲目跟风,决不丧失自己坚持的理念。他一旦看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初衷,他始终相信自己独有的准确判断力和预测水平。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巴菲特就已经显示出自己前瞻的眼光和独立自主的操作能力。1945年,正在上高中的巴菲特,因为当报童时积累了一笔钱,他突然决定去内布拉斯加购买一个农场。这个农场有40多亩,还没有人开垦过。巴菲特决定投入1200美元。

巴菲特的投资举动几乎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到惊异,就连朋友和亲戚们也都劝他慎重。他的父亲只是把他的行为当做孩子般的游戏罢了,也没有过多去关注。他在孩子的投资上比较开放,主要是孩子根本不需要用他的钱来做事情,因此他无须考虑风险。但巴菲特只是告诉了他这个决定,而不是来商量和征求他的意见,这让他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孩子告诉他这件事情了,而且充满信心,显示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忧的是孩子毕竟没有成年,这种过分的独立性确实令人担心。连自己家人的意见都不参考,就做了这样重要的投资决定,在他看来自然是有违常理的。

事实证明,霍华德的确多虑了,他的孩子几乎就是个商业神童。他既当学生又当农场主,之后把那个农场出租给了当地的农民,不久就收回成本,还赚了不少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巴菲特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加成熟。大学刚刚毕业,巴菲特就先到父亲的公司工作。他主要是负责向客户们推荐增值的股票,然后从股票的赢利中抽取自己所得的佣金。在这个岗位上,巴菲特依旧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观察力。

当熟悉了具体的业务之后,巴菲特就认真地研究和分析,选中了一只名为GELCO的股票,这是政府公务员保险公司的一只股票。为了保证自己的判断正确,巴菲特亲自跑到这个公司去打探消息,了解公司的实际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但是,当他向公司提出购买意见的时候,除了公司内部不同意之外,还几乎遭到了所有咨询专家们的反对。几位保险业的前辈认真地告诉他,他过高地估计了这只股票的价值。于是,巴菲特再次严密地分析了这只股票,他算出股票的毛利率将能够达到5倍之多,从中获利是无疑的。巴菲特没有犹豫,在没有人相信他的时候,他依旧对自己保持自信。他为此以身示范,拿出了自己的资金,投入10000美元购买GELCO股票。幸好,他的姑姑爱丽丝也积极支持他投资这只股票。局面逐步打开,一些客户也开始投资GELCO股票。

果然不错,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GELCO股票攀升了2倍之多,他也净赚5000多美元。

1954年8月,巴菲特如愿以偿地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这是他的导师格雷厄姆和罗姆·纽曼联合创办的投资公司。

在工作的第一年,巴菲特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展示了在投资上的才华。虽然是刚刚起步,但巴菲特对投资市场的敏锐眼光很早就表现出来了。应该说,这是他将长期学习和市场的实践结合所产生的信心。

有一次,巴菲特看上一只名为家庭保险公司的股票。这只股票名不见经传,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资料,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巴菲特收集相关数据很费脑筋,为此专门跑到这家公司内部了解情况。最后他判断,这只股票每股15美元的价格几乎算是非常廉价的,其价格肯定会大幅攀升,于是向公司做出了购买的申请。

但是,巴菲特的意见遭到了他的上司霍华德的反对。他一点也不认可巴菲特的意见。他在听了巴菲特的研究和判断之后直摇头,并立即否决了巴菲特的想法。在霍华德看来,还是大家都在购买的一些股票更为可靠。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是集体共同分析的结果,有着更为详细的市场数据和较小的风险。

面对这种局面,巴菲特还是保持个人的独立观点。在公司不予支持的情况下,他说服同事克纳普,在他和自己的账户中各买一部分。

不到一年,这只名为家庭保险公司的保险股票,价格从15美元一直上升到370美元,价值翻了20多倍,令巴菲特的上司和同事们目瞪口呆,他们都惊异于巴菲特怎么能够在众多的股票中发掘出这只股票的潜值来。

“我自己做什么我清楚。”巴菲特说。他要保持最高的决策权,同时需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不容许投资者参与其中干扰他的视线。他一直相信自己的分析能力要比任何人都强,对此他充满信心。

巴菲特说:“作为一名职业的投资管理人,我没有必要让客户来左右我的思维。我要永远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自己的理论。我能看到的别人看不到,所以我是投资的超前者,是真正高明的资金管理人。”

巴菲特很喜欢罗素,非常推崇罗素的一句名言:“重要的是思考。”而我们在股市的大部分人根本不思考,他们只想参考,别人是什么意见,大盘怎么样了,他们只想参考别人怎么做,然后去模仿、跟随。巴菲特最推崇的是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告诉巴菲特,你在华尔街要想成功,一定要做到两点,要正确思考,但是只做到正确思考还不够,还得独立思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