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五脏与中医意象思维(6)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作者:曲黎敏


五脏与五变

变是变化,五变即指心、肝、脾、胃、肾如果出现变化,身体会有哪方面的表现。

肝气的表现是“在变动为握”,即肝气出现病变时,首先会表现在手的握力出问题,比如手没劲,或者是抽筋、肌肉紧张等,这是在表象上的病变反映。

心病的表现是厥症。厥症就是四肢厥逆症,即手脚冰凉。医生在把脉时,会观察到一些细微的东西。一个人凉到哪儿,他的四肢厥逆已经到了哪一步,手轻轻一捋就都清楚了。把脉时医生会发现,有的人只是手指尖冰凉,有的人是整个手指冰凉,有的人是整个手掌冰凉,有的人甚至凉到手腕,或者凉到肘部,这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很可怕的。中医甚至认为,一个人如果凉到肘部,那简直就是危症,很可怕。头顶和脚也是人体末梢,人们年轻的时候,心气很足,冬天很少戴帽子,可是如果老了,到冬天就会有点畏寒,因为此时心气不足,血脉上不来了。如果一个人腿冰凉,凉到膝盖,医生也可能会告诉他,他的心气现在有问题。

脾胃的表现是哕(yue,三声),“哕”这个声音在古代是呕吐的声音。人体正常的时候胃气是下降的,人体以降为顺,如果“哕”就说明元气虚,肾精不足,人的气收不住就往上走了。人会打嗝甚至呕吐,实际上都是脾胃出现了问题。

肺气的表现是咳。比如人们在肺寒时会咳嗽,就是通过振动把肺寒振出去,所以肺“在变动为咳”。

肾的表现是栗,即哆嗦。打哆嗦这个毛病实际上与肾病相关,如果肾特别寒,就会出现哆嗦、战栗或者打喷嚏的象。打喷嚏实际上是振奋肾阳,是身体要通过打喷嚏的方式,把肾阳调起来,把寒气赶掉。所以,身体好的人还能打喷嚏,身体不好的人直接就会感冒。

五脏与五味

五脏在五味上也分别有表现。

肝味为酸。中医认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正常的疏泄需要收敛功能的制约,疏泄兼收敛的功能需要有形的肝脏来蕴含。肝主木,“木曰曲直”,“曲”就是人要有所收敛,不能直接就条达上去,所以肝味为酸。酸味有收敛作用。

心味为苦,焦味就是苦味。烤馍片的味道就是焦香之味。

脾味为甘,小孩子爱吃糖,是因为脾胃太虚弱。

肺味为辛辣之味。

肾味为咸,凡是咸味的都可以调肾精上来。人活着,要靠每天调一点点元气,就靠盐去调肾气,因为盐是最方便调肾气的东西。

五脏与五臭

还有就是五臭的问题,“臭”这里读xiu(四声),是指五种味道,即臊、焦、香、腥、腐。

肝味的味道为臊,心味的味道为焦,肺味是腥味,肾味是腐味,脾味是香味。这个味道表现出什么?如果你身体某个部位呈病态的话,就会特别喜欢吃某种味道的东西。比如脾胃如果黏滞,人就喜欢吃一些香窜的东西。香窜的东西,会宣开脾胃的湿滞。当脾胃特别郁闷、特别压抑的时候,香窜的东西可以开窍。古时候,如果有窍闭、昏倒的人,医生一般都会给他服用苏合香丸,这个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麝香,麝香可以通大窍。但是有些穷人,买不起麝香来通窍怎么办?一般来讲,可以用臭味的东西来通窍。比如将粪便在他面前搅和一下,照样能把他的窍宣开,使他苏醒。

五脏与五液

最后一个是五液,肝液为泪;心液为汗;肺液为涕;中焦脾胃为涎,脾虚的人就经常流口水;肾液为唾,舌面干不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肾液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