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云教我们赚钱(3)

马云的颠覆智慧 作者:快刀洪七


马云说:“我10年以来一直在忽悠,我倡导互联网的精神,倡导电子商务,倡导网商的精神。6年前,我跟一个很要好的商人朋友交流,我说刚刚推出了淘宝网,希望他将生意搬到网上做。他说,再说吧,有很多的时间。4年前,我又请他将生意搬到网上,他说行了,我现在忙不过来。2年前,他找到我激动地说,为什么不早说,我现在的生意都被淘宝网上的孩子抢走了。目前看来,被忽悠的人现在已经受到了好处。”

同时,马云也被人“忽悠”过。比如以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国家,就是从小被忽悠了。在学校教了5年的书,其实也是被学院老领导用激将法给“忽悠”了。办中国黄页,跟电信合作,在治理结构方面也被“忽悠”了,这也导致了他放弃黄页,投奔外经贸。在外经贸,他也被“忽悠”了,原来承诺的“股权”无法实现,这也导致了南下创立阿里巴巴。至于以后大小风浪,各种投资商洽谈,生意场上,从小生意到大生意,那是波云诡谲,忽悠与被忽悠那是家常便饭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马云不但具备了更强的忽悠能力,也具备了更强的抗忽悠能力。

有人说马云最会忽悠,其实在我看来,他最大的本事,不是忽悠,而是不被忽悠。如果说忽悠,张悟本也挺能忽悠,赵本山忽悠起来也不差,但是很多能忽悠的明星,做起生意来,就变成孔老二搬家,尽是输(书)了。为什么,他们扛不住忽悠,开个餐馆,赔钱,投资房地产,赔钱。阿里巴巴最早就是一个大BBS。马云坚持用BBS。“只要能发布供求信息,能按行业分类就行。”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和马云吵。马云拍自己脑袋,还是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用户是不怎么会上网的商人,一定要简单。”1999年3月,马云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设计,手下还是不同意。马云怒了,抓起长途电话,尖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他真想立马飞回去,猛拍他们脑袋。事实证明,马云是对的。不被忽悠的前提,更要有智慧。

马云很聪明,更重要的是马云顶级的市场洞察力,也是马云的全球化眼光。马云在很早的时候已经用全球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今天,马云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全球跟各国政要和商要交流沟通。“这是我要继续领导这家公司的代价,不断学习,去见比尔·盖茨,理解巴菲特的思想,学习韦尔奇,去看稻盛先生。”有大视野,能够及时感知环境的变化,这得益于马云近年来频繁地与全球政经名流的交流。“我们团队有一个共识,就是尽可能地让他脱离企业的日常管理,有更多的时间在外面,你在内部陷得太深了,没办法做一些宏观判断。”曾鸣说。而马云的语言优势和对西方文化的熟悉,更为他的国际交往提供了便利。

2001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推选马云为100名世界未来领袖之一。从此,马云年年参加世界领袖分会。当然,马云会晤越来越多的领袖,已经不仅仅因为达沃斯了。中文翻译名字最后一个字为“尔”的,有布莱尔、比尔(克林顿)、戈尔、鲍威尔等。后来我在马云办公室外的会客室“光明顶”里,“会见”了各位“尔”,觉得好像从金庸小说一步跨进了联合国。马云早上起来,经过隔壁房间,那门口怎么站着两名保镖?马云不由得往大敞着的房门看进去,那里正站着马哈蒂尔——马来西亚的总统。马云走进会场洗手间,一抬头,眼前正站着索罗斯。在饭店、在街上,随便走走,迎面就可能是比尔·盖茨。这是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领袖分会。马云说,在达沃斯开世界领袖分会时上街随便走走,一抬头就是一个领袖。他多希望有一天杭州也像达沃斯。

看看马云一个月的行程: 他还参加了软银的董事会会议;回北京后,他见了一位全球顶尖投资家;11日,他又去了东京,和孙正义出席阿里巴巴面向日本企业的说明会;之后一周,作为本年度轮值主席在秘鲁参加APEC中小企业峰会,以及各国领导人出席的CEO峰会。跟高手过招,境界自然不一样。

“和稻盛,我必须要和他在经营理念、哲学层面、人的层面、道的层面上交流;理的层面必须要和杰克·韦尔奇谈;机会层面要和比尔·盖茨谈(盖茨也闭关);学习生态系统的层面,要和沃尔玛谈;你希望获得长期发展的思想,去看巴菲特……”

马云向稻盛致敬,“我们新经济行业在此前是破坏规矩,到后面建规矩的时候,必须向传统公司学习。”“我绝对不是学习今天对我有用的东西,而是学习5年后我一定会犯的错误。”“我们9年走过了传统行业30年的路,再过10年,有机会超过他们。信不信中国很多传统行业做了几十年,也不能跟稻盛、韦尔奇沟通?”

至于要交流互联网,马云会立刻接通孙正义或杨致远的电话。据说,他每次和孙正义开会都是张牙舞爪状。他也会拍着桌子让杨致远“Shut up”。

不过也不要被马云骗了——他是个实用主义商人,他从GE学了管理构架、绩效考核,2001年引入GE前高管关明生担任COO,去年邀请沃尔玛全球副总裁崔仁辅加盟。也别以为马云只会离经叛道,2007年集团成立了组织部——他向共产党学习。阿里巴巴80多位资深总监以上级别的高管都归组织部统一管理,按需调配。实际上,马云一直在用的是“吸星大法”,吸取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这成为他颠覆智慧的源头活水。

马云说:“今天在淘宝上花钱的人是年轻人,收入较低,10年后呢,他们将成为白领、金领、领导者。我现在在花大量的时间培养年轻买家,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靠的就是年轻人。我要去关注年轻人关注的是什么。这也是我为什么投资华谊兄弟的原因。有时候年轻人讲话我都听不懂,我去看了电影才知道年轻人想看什么,想干什么。比如,淘宝前一段卖得最火的就是诺亚方舟的船票,不看《2012》,你肯定不知道为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