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科技走廊上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4)

一个台湾人在大陆四年的投资笔记 作者:刘坤灵


中国大陆的IC设计公司遭遇“诸多瓶颈”,开发多属全球已过时或技术难度不高的产品,除非可做进口替代;研发期也都过长,不易与市场窗口对接,有些则所处的市场前景不甚明朗,过早投入,也有许多从业人员太过技术导向。另外,自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真正的高手并不多,由于产业的洗礼深度不足,能独当一面制定产品规格和架构以及高度匹配系统层级的工程师太少。此番负面见解不讳,自是希望有志之士能识明现状并凝聚社会共识,使之朝正向健康发展。

“产品定位”(Positioning)、“规格”(Requirement)和“系统架构”(Architect)是中国电子产业工程设计环境里的薄弱环节。中国本地的工程师通常缺少通过分析问题来定义所需求的产品的经验,也缺少主动意识和耐心,只会选择注重眼前利益的快捷方式,因为他们太聪明了。所以目前也只能分工合作,技术开发中最难的部分在美国完成,在中国境内展开可测性及可生产的设计。所以,团队的核心设计人物需要喝过洋墨水,“如果没有在Cadence公司积累的多年工作经验,我们就不能设计出最佳的数字电视芯片 。”

“中国芯”就是中国研究发展核心运算的芯片,中国芯带着浓浓的中国情,但它不能只流于口号和宣传。中国大陆至今没有“自主性的科技”,因为扎根深度不够。这现状需要决心才能改变。林林总总话中国科技,总之,高科技这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