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联网里谁是下一个Google?(1)

一个台湾人在大陆四年的投资笔记 作者:刘坤灵


互联网撬动了许多人非富即贵的梦想神经,好多人集体半夜起来梦游,四处游荡,梦游人潮再创历史新高。只见有些人自言自语:“咦!这么多人,但怎么赚他们口袋里的钱呢?”有些人则不断地梦呓:“Google!Google!Google万万岁!”

天生反骨反商业:网络小区想挣钱?

这些年盛行投资行业网站,整天都是B2B、B2C的消息,阿里巴巴和中国化工网上市后,更似火上添油。我在许多场合不断告诉听众,要投商务电子化而非电子商务,因商业模式的运作逻辑是“先商务,后电子”,重点是要懂得和理解行业实际的商务运作程序,具备了该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后,依实务需求和流程再将之电子化。许多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大学念商业、信息和电子本科,刚入社会,无相关行业经验,也对行业的专门知识不甚理解,一股脑儿就想做电子商务,同时告诉投资人可以搞得多大又多成功。如果你选择相信,你就买单吧!有很多搞不懂“行业知识和运作”的投资机构下手猛投,重重投资电子商务,结果恐怕是凶多吉少啰!可以预期到的是电子商务终将回归到实际的商务运作中,谁先懂商务电子化,谁就会是真正的赢家。

“网络小区”天生反骨,天生就是反商业运作,唯有自始以“商务小区”定位的小区型网站有成功机会,从“第一天”就得昭告天下,来我们网站的全是商人,都从事各式商业的活动,前来的人士皆想盈利,都想赚钱。以视频、博客或论坛拼人气,使用户数增多后,才想再加入任何“商业元素”以求盈利,无异于缘木求鱼,更糟糕的是,可能会立即遭遇用户的强烈抵制,人气瞬间溃散。因为小区的运作之所以能快速凝聚人气乃基于无私的分享,背后灌入太多金钱运作的思维,必然引发社民反弹,所以此时企求最终实现盈利,无异于天方夜谭。故“小区商业化”难度很高,因无私分享故能无限扩展,一旦加进商业因子而背后有特定的利益考虑,文字的倾斜通常会格格不入,小区成员的敏感度极高,会立即反弹。只有商业小区是无碍的,因为商业小区的成员在加入前都已充分认知,来这个小区的朋友都是做生意的,都在寻找商机,而谈的写的全部是在商言商,三句不离本行。所以,小区以为聚集了高人气就想商业化,这难度是很高的。

小区想凭借网游化来实现商业化,和上述的理由一样,会是死胡同一条,受到高度排斥。商业小区想凭借网游化来实现高市场知名度和冲高人气,可能性是存在的,要视网游化的内容为何而定。“商业小区”的成功元素除兼顾用户的热情和速度外,更要具备高度整合的技术,将各种可能的网络商业模式无痕地融入,强力地黏住使用者。

“净现金流”是评估公司财务结构的重要指标,钱非应收账款亦非存货,更不是登记在账面上的,真正的钱是手上的现金,可以立即使用的。所以当你思考“视频流媒体”、“视频分享”、“Web2.0”、“社群服务网络”和“社群”的运作时,要想一想这些行业的现金流是如何产生的,或许你将猛然明白一些事,许多模式根本不会有净现金流产生。

举例来说,Web 2.0族群当然都在思索“基本盈利模式”以力求生存,他们的结论有三个方向,第一是小区的商务电子化,第二是广告,第三是网络游戏。许多网站努力尝试过这三个方向,你可以用我的观察心得去试着检验他们运行后真正的成效如何。

所以别以为“摇篮网”的初步成功秘诀只不过是将传统行业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但太过于简化,还要整合社群、育儿知识、培育及教导、视频、专家在线、客户数据库建设、用户使用和接受习惯、广告商务、产品贩卖等,不摸索一段时日,无法将在线与线下作有机串接。不让“产品学会自己说话”(Product can talk itself),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永远的开放天堂:下一个互联网奇迹在哪里?

互联网已在全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想什么样的模式可以成功?什么样的迷思会使你晕头转向?什么样的趋势又正在成形当中,值得你注意其动向?

记住成功互联网有三个P,第一是“产品中心”(Product Centric),第二是“入口”(Portal),第三是“平台”(Platform)。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和携程是产品中心,新浪和百度是入口,腾讯是平台,常不可兼得,能集两者或三者之大成就是中国的超级大赢家。

“互联网股”的迷思有三个:一是技术进入障碍有限,二是产品差异化太低,三是品牌忠诚度不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