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节:远见卓识(1)

掌控力 作者:吴宏彪


第三部分 掌控者的特质

第六章 远见卓识

第 一 节 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未来

领导者高瞻远瞩的本质,就是科学预见未来,跨越时光的栅栏,提前采取措施或做好准备。就涉及面而言,他们的预见虽然可以分为战略性与战术性等,但要达到“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这一境界,却都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与指导思想。要善于进行超前思维,要见微知著,对未来的预兆有敏感性和洞察力,在现在与未来的联系中寻找认识未来的途径。当然,未来不是现实,有些确切内容不可能事先都展露得一清二楚,并随时可能受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而领导者处于支配全局的地位,时间与精力也有限。这就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预见可以粗线条,重在大局、大势,不一定十分具体、包罗万象。

一般地说,预见的范围越大,时间越远,或者不确定因素越多,对具体问题或细节的分析与判断就越不容易精确,误差率也越高。领导者也是人,不可能做到绝对地完美。特别身处高层次者,视野所涵盖的范围与内容又大又多,要求他们面面俱到、无所不精,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只要能辨别出大体方向、目标和通途等,控制未来局势朝着良好趋势发展,或避开大灾大难就基本上尽到了责任。如一个国家领导人,其预见能力能表现出对整个国家在未来国内外环境中可能面临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挑战,并做出相应决策,为全国人民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就非常了不起了,也真正履行了其神圣的历史使命。

在实践中,一些领导者高瞻远瞩,其远大的眼光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也主要是他们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高超的预见水平。因此领导者看待、处理问题要胸怀大局,顾全大局。领导者只有统观全局,才会“各色风情”尽收眼底,各种问题历历在目,了然于胸,从而有利于周全、冷静地考虑与把握,达到“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否则,就容易混乱和糊涂,很难做到清醒、全面。古今中外,凡是善于从全局看待、处理问题的领导者,大都是这样,减少疏漏,从而把所领导的事业整个推向前进。

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虽然一生放荡不羁,功过掺杂,但雄才大略世所公认。他正确忖度当时国内外形势,从国力出发,毅然放弃“和亲”政策,坚决对反复无常、尾大不掉的匈奴用兵,经过前后40年的坚持努力,从根本上解除了匈奴多年对汉的掳掠侵扰。

身为领导者,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看问题如果片面、孤立,结果很容易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影响其他问题的解决,乃至把整个事业毁于一旦。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科技经济领域,也无论社会性质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结局往往都是一样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