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改变财富公式迫在眉睫(1)

理柏论财智 作者:(美)迈克·理柏


第5章 改变财富公式迫在眉睫

很多富人们在其还未发迹之前往往有着更多的、与自身资产不相称的“需要”(包括债务)。在此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竭尽所能去创造或积累更多的资产,并以此来博取自己心理上的自由。用类似于数学方面的公式来表达就是:资产(Assets)=自由(Freedom)。然而,当我们面对这一公式时,却往往极容易忽略夹在中间的“=”。确切来讲,我们忽略是等式两边的平衡性。也就是说,我们拥有的越多,自身背负的来自政府、家庭、亲友、慈善组织及各式各类零售商的期望也就越多。

如果等式始终保持平衡,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我们所盼望的自由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改变这一等式!

那些经久不衰的富翁们善于控制自己的开销。这通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愚蠢的举动都可能将他们洗劫一空。在这里,我们将前一等式略作修改,使其能够更加完整地表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Assets(资产)-Liabilities(债务)+Income(收入)-Spending(支出)=Excess Assets(超额资产)

而超额资产是一切投资的基础,这也是以上等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所在。超额资产是不能单单以数字来衡量的,其中还囊括了生活享受水平方面的东西,也就是说,至少从财富层面上来讲,需要拥有足够数量的资产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许多人总是通过拿自己的有形资产同别人做横向比较来衡量自身资产的多寡,却很少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绝对财富水平。举例来说:在互联网时代,一位来自佛罗里达的富婆到加州参观,当看到那些通过互联网致富的亿万富翁们腰缠万贯且挥金如土时,她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此时此地,如此的挥霍竟能如此地肆无忌惮。这一景象随即打破了自身财富给她带来的心理舒适上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她的资产基数一点儿也没下降,照理说她还应是相当的富有。然而,起初她那并不情愿的消费心理却被她在加州的所见彻底打破了。为了重新获得相应的舒适水平,她必然会将其资产进行重组以获取更多看得见的收入,也就是能够让她随心所欲消费的资金流。我们都知道,投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交换。要想获得更高的回报,她必须将其资产放到风险性较高的投资领域。不久之后,她的收入增加了,她的消费习惯也与加州那些亿万富翁们接轨了。然而不幸的是,她也处在了与他们同等的风险水平上。当2000年互联网经济发生危机时,她的风险投资也遭遇了严冬。不过,好在她的损失与那些许多已身无分文的互联网大鳄们相比并不十分严重,而且完全可以借助剩余的资产去维持一个舒适的消费水平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这位富婆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消费水平不仅决定着投资规模,也决定着投资方式。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超额资产的确在消费和投资上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空间,但不要指望通过投资来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长。投资回报存在着变数,且并不总是呈现积极状态的,而我们对变数的控制力又是极其有限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对自己的消费进行实质性的控制。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另外一个更简单一点的等式:

Excess Assets(超额资产)=More Freedom(更多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