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四青年节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作者:诸葛文


 

中国爱国大学生反对卖国罪行纪念日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这次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8年11月11日,持续了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获胜的协约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一次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代表要求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却遭到了拒绝。会议却决定让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而中华民国代表却没有反抗,居然准备接受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一消息一传回国,举国震怒。

梁启超在1919年4月24日,从巴黎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日本,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代表),万勿署名,以示决心。”29日和30日,英美法3国代表召开会议,把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5月2日,北京政府以密电通知在巴黎的中国代表签约。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分别在《晨报》、《国民公报》上呼吁:“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北大校长蔡元培将此消息通报给了学生。5月3日,北京各界开始磋商对策。当晚北大学生召开了学生大会,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在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

同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来到曹宅,痛打了章宗祥,由于找不到曹汝霖,气愤之下火烧了曹宅。之后军警赶到,搜捕学生32人。5月5日,北京各学校罢课。未参加4日行动的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要求放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5月9日,蔡元培秘密出走。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并开展了演讲和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组织了“护鲁义勇队”。6月3日,北京学生声伐政府,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次日,70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开始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800余名学生获释。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于1939年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到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今天的年轻人仍然推崇着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