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动物趣谈(4)

动物趣谈 作者:(英)约翰·劳埃德


·漂泊信天翁的幼鸟一旦获得了飞行能力,就会一直飞下去,直到在成年之后准备产卵繁殖,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十年之久。信天翁以鱼类及磷虾等为食,捕猎时或者俯冲进海水里或者在掠过海面时抓住猎物。它的睡眠是在飞翔过程中完成的,大脑的左右两部分交替着进行休息。

·信天翁隶属于鹱形目,从前称为管鼻类,其含义是具有管状鼻。信天翁的鼻管沿着它们巨大的钩状鸟喙与发育良好的嗅腺相连,这种构造使得它们具有极强的嗅觉,能在几千米以外就可以发现它们所寻找的食物和它们的巢区。对于某些种类的信天翁,其管状鼻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当体内盐分过多时,由一个鼻管排出多余的盐分,同时用另一个鼻管保持正常的呼吸。

·年轻的信天翁要花费几年的时间,通过观摩来学习前辈主要用鸟喙发出的噼啪响声来表达的一种精巧的求爱舞蹈。它们一旦找到了"意中人",就会相伴终生,而且彼此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肢体语言,每当长期分离后的重逢时,就会用这种语言来互相问候。它们每两年才产一枚卵,由雌雄双方轮流负责孵卵和寻找食物。一只信天翁常常要飞行1600千米左右,才能在嘴里塞满用来喂养雏鸟的食物。食物首先被吞咽到成年信天翁的嗉囊里,到了巢穴后再被反吐出来喂养雏鸟,但是如果经过长时间的飞行,信天翁吞咽到嗉囊里的食物就会被消化成为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浓缩油质,这种油质在水分缺乏时也可以用来解渴,也可以作为营养丰富的鱼肉甜点喂给雏鸟。

·信天翁的寿命虽然可达60年,但它们繁殖后代的速度却是非常缓慢,这使它们在21世纪将会有灭绝的危险。信天翁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捕鱼使用的带有大量钩子的长绳,每年有超过100 000只的信天翁死于用于捕捞金枪鱼的带有成百上千的诱饵钩子的绳索上。

·1798年,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在著名诗篇《老水手的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一只信天翁被枪杀后,灾难就降临到了捕杀者头上。但实际上,英国水手经常捕食信天翁,并将它们的骨头制成烟管,爪制成烟袋。一种广泛流传的迷信说法是信天翁就是航海遇难水手的转世灵魂。苏格兰渔民至今不愿意使用天鹅神牌的火柴,因为火柴盒上的鸟图案很像一只信天翁。

·葡萄牙探险家第一次见到信天翁时,把它们称作阿尔卡特拉斯鸟,这个称呼是对所有大型海鸟的统称,其来源于阿拉伯语,即水车上的皮革小斗,这是一种像鹈鹕的喙一样的容器。所以在葡萄牙语里,阿尔卡特拉斯鸟类学家的意思就是研究大型海鸟的专家。

鮟鱇

·--海洋里发生的糟糕事

可以肯定,没有比深海中鮟鱇的生活得更凄凉的动物了。在深达3千米的无边无际的漆黑的海水中,鮟鱇拖着一条脆弱的身子骨趴在海底一动不动,肌肉萎缩,只有薄如纸张的黑色皮肤上有一些发光细菌相伴。它们会不停地打开和关闭身体上的光源,盼望着在冥冥黑暗中能使其他生物受到诱惑,尽量地靠近自己巨大的嘴边。鮟鱇的一生中除了等待似乎别无他事,而每次的等待常常达几个月之久。

·鮟鱇共有大约300种,包括蟾蜍鱼、蛙鱼、蝙蝠鱼等。它们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是在头部中央长出一个长长的柔软的像钓鱼竿一样的结构,用来吸引猎物。"鱼竿"的顶端,就是在放置鱼饵的地方有个突起,摇摆的时候如同活体诱饵一样。它上面生长有细菌,这种细菌通过一种化学反应能够控制身处深海的鮟鱇的诱饵发光。而作为回报,鮟鱇能为细菌提供食物。不同种类的具有不同形状的钓饵,原来被认为这是为了吸引不同的猎物,但是现在表明它们吸引的是同类猎物。这种差别可能是一种性炫耀:头部的钓饵越大、越柔软、亮度越高,对异性吸引越强烈。

·深海中的鮟鱇是地球上最丑陋和最奇特的一类生物。它们的胃弹性很大,能够吞咽比自己身体大两倍的猎物。它身体里具有一层防光的内膜,这样在吞食了发光的鱼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光的混淆。在它们的嘴里长有一排倒向的牙齿,同样的牙齿在咽部还长有一排,这样就可以防止吞到嘴里的猎物逃走了。雌性树须鱼(Linophryne arborifer)的样子看上去就像一个能发射荧光的蔬菜根,身体黑色呈鳞茎状,头顶的两个不断闪烁的钓饵发出的一连串光亮就如同迷幻的树叶,它的拉丁名的意思就是"能用网捕鱼的树形蟾蜍"。多丝茎角鮟鱇(Caulophryne polynema)巨大而多刺的鳍看上去像腐烂了一样,它的身体覆盖了一层令人讨厌的灰毛,它的钓饵如同磨损了的甘草枝条,同时它具有比其他鱼类都灵敏的侧线,任何最微小的动静都能触发它的嘴的启闭。艾氏巨棘角鮟鱇(Gigantactis elsmani)颠倒着身体,拖着它的钓饵独自在海底上下游动。毛颌鮟鱇(Lasiognathus saccostoma),俗称"毛颌袋口",在末端有一个带着三个闪光的"钓钩"的诱饵,就像采用假蝇钓鱼的方式钓鱼一样向前抛出。而阿克瑟尔王子长颌梦鱼(Thaumatichthys axeli)的钓饵悬挂在嘴的上颌部,好像一对发着荧光的扁桃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