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这样看员工(4)

老板是怎么想的 作者:陈中


如果你只是将问题提出来,等着老板的决策,却不提供任何解决方案,看起来你也是在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但实质上,你是将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甩给了老板,也就是说,你失职了。

如果你只是将问题提出来给老板,然后等着老板做决策,无论老板怎么做都是错误的。如果他去了解信息然后决策,那是在做你应该做的工作。如果他不去了解信息直接拍板,那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很容易拍错。即使他拍板对了,那也是错,因为他代替你思考,剥夺了你成长的机会。

一个员工如果找老板汇报工作,应该这么说:“老板,您看,我现在遇到了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有一二三点,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点,您怎么看?”然后,老板可能同意,那画圈就完事了;如果老板有不同意见,那老板就对其他的画圈。而不能直接上来就说:“老板,我遇到了问题,您看该怎么办?”老板哪里知道怎么办,你是最了解信息的人,你最应该知道该怎么办。该怎么办是员工的责任。

那种将问题甩给老板的做法,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当事情出现了差错或者没有完成,他们很自然就找到了借口:“决策不是我做出的,事情是按照老板的办法进行的,是老板的方法不对,而不是我做得不好。”甚至还有一些人,他们这么做,其实是把自己当成老板了,因为本来是他跟老板汇报解决办法的,现在他把问题甩给老板,等着老板提出办法,变成了老板给他做汇报了。

这些做法和想法当然都是不对的。你的职责就是来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的。问题解决不了,工作完不成,没有出现好的结果,这是你的责任而不是老板的责任。老板只是给你提供机会,然后给你提供建议,并不负责完成你该做的工作!

《笑着离开惠普》的作者高建华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加入惠普之后,遇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做,然后去找自己的上司请教,要求上司给自己提供一个解决办法。没想到上司听完高建华的叙述后说:“我不会给你提供解决办法,你自己再想想吧。”

高建华说,他当时感觉非常不平,觉得这上司也太不照顾下属了。但是现在,高建华却对上司非常感激。因为上司不给他解决问题,他就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几天后,当高建华带着自己的解决方案再去找上司沟通的时候,他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有了充足解决问题的把握。上司也对高建华的表现很满意,并对他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修改意见。

可见,给老板提供画圈机会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因为这个过程,需要你去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把握各方面的信息。同时,还要求你开动脑筋,对各种可能性做出判断,对各种可行性进行梳理。这样一个过程,需要你眼到、手到、耳到、心到。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抓住事情的关键,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并提炼出最有效的解决路径。

当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了,也知道了其中的规律。你就有机会解决更高层次的其他问题。但是如果你只是习惯性地将问题甩给老板,等着老板告诉你方法,那么,当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你依旧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依旧只有将问题甩给老板,等着老板给你解决方案。你在其中毫无成长,而且还会给老板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

如果你没有思考,你也就没有进步。老板们也会烦,因为他们觉得翻来覆去地教你做事情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得了一次,教不了多次,教得了一时,教不了一世,还不如干脆自己动手,早点解决完事。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老板可能会在随后不用你,你恐怕会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命运了。

因此,要注意那些喜欢代替你解决问题的老板。短期内看来他们是在帮助你,但长期看来,他们是在损害你,因为你不能获得成长,也就无法向着更高的层面发展。

做工作的时候,不要怕麻烦,多想几种解决方案,力求全面完美地完成工作,让老板轻松地审查。让老板画圈而不是填空,就是让老板做选择题,就是在节约老板的时间,让他把时间多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只有这样,老板才会将更大的职责交给你。

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面对挫折,面对失败的时候,你是感谢命运给了你成长的机会,直面它,旷达地处理,积极地笑对人生,勇敢地迎接每个挑战,还是一味地埋怨命运不公、遇人不淑,并从此自怨自艾、萎靡不振?

不同的心态,造成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局。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你感恩生活,生活将回报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生活将回报你冰冷的面孔,最终你可能一败涂地!

你生命中的所有人和事,一起让你成为现在的你。感谢每位在你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不论他帮助过你还是打击过你,总之,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你同行,陪在你左右。感谢每件在你生命中发生的事情,不论喜悦的,还是失败的,正是它们的存在,磨砺你、激励你、成就你。

曾国藩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意思是希望事情不要太圆满,就是有着感恩的内涵在内。用这样的思想教育孩子和指导自身,他的后代名人辈出,儿子成为清末的大外交家,孙子辈也出了著名的文学家。他本人,则被称为儒家最后一位圣人,其流泽影响湖南并进而影响中国数百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他推崇有加。

不但成功的时候需要感恩,失败或不幸的时候,更应该感恩生活。正是因为有了失败,我们才更加坚强和成熟;也因为我们能够感恩,才能振作起来,积极应对下一个挑战,把握奋起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