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节:是否真有

做你自己 作者:(美)彼得·巴菲特


在与不同经济背景的孩子进行接触的经历中,我的朋友领悟到了什么呢?如果我们把"享有优势"简单地与"拥有金钱"划等号,我们就掩盖了大面积的灰色区域并忽视了很多其他因素。优秀的家庭教育可以克服(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那些由贫穷导致的困难。失败的家庭教育,则很容易将富有带来的所谓优势挥霍殆尽。你不能绝对地说某一群孩子比另一群孩子更快乐、好调教,或者更能活出最佳生活状态。

我朋友还有更多的个人感悟。他告诉我,"在两种情况下,我都想介入帮忙,结果发现,我需要学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所能教的东西。"

"从穷孩子那里,我学到了自我认同的奥妙--这种真正震撼且鼓舞人心的神秘性格力量,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所畏惧。这种勇气从何而来呢?这些孩子是如何保持乐观心态的呢?那我们其他人若屈服于沮丧,岂不就太无能了吗 ?"

他接着说:"从富孩子那里,我学到了另一个跟我相关的道理。在我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心中有点愤愤不平,对班上的学生有一种憎恶感。我的父母可没有能力花3万美元送我到私立学校来,为什么这些孩子却可以?但是当我用心跟他们沟通后,我看到了他们的脆弱和痛苦。我意识到我必须转变自己的态度。如果只是对不如你的人表示同情,那么这不是真正的同情。同情应该针对你能够给予帮助和理解的每一个人,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我的朋友说到了他从这些经历中领悟的最后一个道理,也许这点和我们的讨论联系最紧密。"我意识到,"他说,"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它。稍稍偏转一下你的航向,逆风就会成为顺风。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最终耀眼的太阳就会跑到你的身后。你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抵达了哪里。"

既然真正的机会平等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而且任何两个人在生命的高地上都不会精确地处于同一等高线,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对自身优势产生质疑或贬低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呢?

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出身富贵的人。他们能否真正相信他们的成绩属于自己?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在起跑线上处于领先位置,或是在人生旅途中受到过提携,就使自尊心大打折扣?他们怎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成绩,并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呢?

在某些领域,人们的表现可以很容易衡量,这种情况下,上述问题就很好回答。让我们从体育界选取一个例子。

肯·小葛瑞菲的父亲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大联盟棒球手,也就是说,他在自己职业生涯起步时便占尽优势。从幼年开始,他就跟父亲学习球技,并且在俱乐部会所和棒球场边玩耍时,就耳濡目染地培养起专业运动员该有的素质,教练和球探都对他另眼相待,但那又怎样呢?当肯·小葛瑞菲击出全垒打时,谁又能质疑他本身的能力?显然,当他独自一人走向运动场地,全凭自己实力的时候,他的背景已无关紧要了。在有人为小葛瑞菲铺就了通往名人堂的道路后,是他自己的卓越和决心让他到达了那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