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识之城(2)

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 作者:(韩)承孝相


在1988年首尔奥运会之时,首尔举行了由法国政府主办的法国建筑展。为了宣传几位代表法国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法国政府筹办了展览会,而且此后也间歇性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建筑。他们非常清楚建筑是多么重要的文化商品,同时也很清楚建筑就是象征国家的宣传品。

我们对于1996年去世的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的记忆是非常特别的。在密特朗的晚年,其私生女儿这一消息被公开,但这一事件被升华为美丽的爱情故事;在他病患的最后时期,全世界向他投注了怜悯之情。这是对充满感性的前总统高尚人生的敬意。

曾是巴黎文学青年的他在力克右派势力当选为法国总统之后,开始了划时代的“大建设计划”(Grand Project),从此巴黎如同为了证明其文化优越性,开始通过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了壮观的文化改造工作。在拉德芳斯建造了新凯旋门,延伸了巴黎的中心轴线;在卢浮宫的中央庭院建造了玻璃金字塔,完成了当时认为不破坏卢浮宫就不可能做到的博物馆扩建;将拉维莱特(La Villette)小市场变成了公园,并实现了新的建筑理念;此外还有巴士底剧院等在现代建筑史上如同纪念碑般发出灿烂光辉的建筑。这些大作虽然依靠建筑师们的惊人能量,但如果没有对文化具有坚定信念的密特朗总统,也是不可能的事。巴黎因此既展示了最尖端的建筑,调整了世界建筑的方向,同时也维持了作为世界文化中心的自豪感。

作为大建设计划中的一环,我认为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性格最鲜明的“密特朗式建筑”。这个被巴黎人称作密特朗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是通过1989年的国际设计竞赛建立的。

此次竞赛是由1971年在蓬皮杜中心国际竞赛中以34岁彗星般登场的年轻的皮亚诺坐镇,负责评审。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界巨匠的皮亚诺为首的评审委员会最终选择了两个方案交给了密特朗总统。这两个方案不是近似而是根本上不同的方案。一个方案具有极其简洁的外观,而另一个方案具有强烈表现式的外形,也可以说是位于两个极端相反立场的建筑。

密特朗总统选择了简洁外观的设计方案,这表明他是具有多么丰富感性的人。同时法国迎来了年仅36岁的叫做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的建筑师,作为他们的国民英雄。

多米尼克·佩罗,他在当选图书馆竞赛第一名之前,曾在巴黎郊外的电子工科大学设计了一个小旅馆,初步显示了他的才能。他的拥有三四名职员的小型事务所,当时也没有什么名气。可当他成为法国知识宝库的国家图书馆的建筑师,公开他的方案的时候,整个法国震惊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