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识之城(3)

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 作者:(韩)承孝相


这让人重新联想起1971年公布蓬皮杜中心设计方案之时,引起法国社会激烈争论的情景。但对于法国人来说,这种争论只是一种文化现象,并没有推翻这个具有野心和气势的设计方案的意图,反而是已经习惯于争论的人们开始急切期待这个图书馆的建成。终于在1995年,这个图书馆以全新的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塞纳河畔的一个文化现象。

一般来讲,图书馆不仅具有保存和阅览书籍的功能,还是知识的一种象征。为了实现保存功能,书籍必须存放在光线不易直射的所谓收藏库这种黑暗的地方。而阅览行为一般发生在地面层上。建筑的形态则为了使人联想起知识殿堂的权威,通常应该具有厚重而雄伟的外形。但这个图书馆方案则处在人们关于图书馆的常规想法的对立面上。

图书馆位于塞纳河畔曾用于铁路基地的超过6万平方米的宽阔地段上。佩罗为了将面向塞纳河的坡地变得平整,垫高了河边的地面,形成了基座部分,并在基座部分挖出了200米长、60米宽的长方形空间,形成了21米深的下沉式底层庭院。之后,在这个四方形的周边四个顶角处,立起了四个具有“L”形平面的80米高塔楼。

这些塔楼由透明的玻璃所组成,里面是收藏库。阅览室在基座下面,通过通透的庭院采光。由木材构成的基座上面的设施,是由钢和玻璃等锋利的材质组成,甚至树木也都被封在金属网制成的盒子里。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具有很多悖论的建筑。佩罗没有将这个建筑设计成预想中厚重而封闭的体量,而是绘出了渗入城市组织中的空白,建筑物只是限定其空白的要素而已。他建造了基座,并将里面清空,由此成功地创造特别的场所,即在空白的四角树立的建筑物之间形成了寓意深刻的空间,其单纯的几何构成长久地留在我们的心目中。

这一卓越的简明性使人意识到空间的高贵精神,进而联想到知识的具体形式。尤其基座部分地下的下沉庭院(sunken garden),是封闭而不可接近的,作为寓意深刻的文化之神秘中心,其性格更加突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