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几点启发(6)

攀登:企业如何赢在风险 作者:钟林


危机之下,正是潜能爆发之时,也是企业获得成长机会的时刻。公司研发人员就是在利剑悬于头顶的困境中,采取并行设计、同步工艺和先期采购等方式,大胆创新,改变作业流程,找到了缩短产品设计周期的新路子。当大家为能够按时交付产品而欢欣喜悦时,更值得骄傲的是,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释放,潜能获得到了激发。直到今天,研发人员才深刻体验到,原来还有更好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缩短开发周期。从那时起,一场围绕研发设计流程的变革开始酝酿实施。变革的核心就是危机时刻的通用方法。一直隐藏于研发人员心中的工作潜能,就这样在危机时刻被挖掘出来,又通过方法优化和程序制度固化成为研发人员的常规能力。

围绕着展会目标,首先出现风险的营销风险子绳,在协助研发部门期间,努力展开自我纠正和修复活动,营销人员也在风险中提升了能力。比如:

① 重新检讨展会策划案,发现对新品交期要求的时间太短,策划人缺少与研发的沟通,缺乏预见能力;

② 制定应急预案,如果新品未能按时起运,起用新的宣传展示策略;

③ 协调运输公司,预备可能的加急运输方法等;

这使我们不由得重新回忆起前述游戏的一幕。在第一组的试验中,当负荷能力最小的风险绳出现断裂迹象,无法承担9公斤时,超额重量分散到了其他风险子绳,他们坚于职守,子绳绷得更紧了,原来未使用的可供伸缩的能力(激发潜能)派上了用场;问题绳展开自我纠正修复行动,他们更换了看来更粗负荷能力更大的绳(能力增长);此时,水桶安然无恙,还可继续加重(目标提高)。如果又引发另一根子绳成为问题时,又会按同样的步骤上演同样的风险应对大戏。只要每根风险子绳存在可伸缩的潜能,具有自我纠正和修复的能力,水桶的重量就可以一直加重下去。

蛇必须经数次蜕皮才能长大。只要不是致命危机,小的风险,小的局部危机对企业就是一个考验和进步的动力。为了赢取市场竞争的胜利,企业自觉迎接风险甚至寻找风险,在冒险中寻求机会,去伪存真,变革趋利,积累能量,锻炼成长。在困境、逆境中锻炼出来的企业具有超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即使更恶劣的环境、更激烈的竞争或更大的危机到来,企业也能化险为夷,安然度过。

没有人能确保一生平安。反之,在风险中摔打才能在危机中胜出。这是赢家的特质。

当风险成为现实,总是问题绳在其他风险绳的协助下自纠修复,精诚合作化解风险,使企业生存获得了保障。新增长的能力与激发的潜能变成了企业更高的正常能力。这种增长在技术标准的提升、财务结果的改善、目标制定、人员素质的提高、运营能力的加强、流程方法的变革、赢利模式的创新、学习型组织的打造等有风险出没的任何地方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企业成长不一定要经历危机,但危机却可以促使企业快速成长。企业在风险中成长,在改进中进步,更多的是以局部、次要、少量的形式在悄无声息中进行,不断推动企业整体能力的上升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这是企业成长的真谛。

启发之五——消除搭便车

有人登上了火车,却不买票。火车不会因为一个人不买票而停下来。这样,此人就免费消费了一把。经济学将这种现象称为“搭便车现象”。企业中,搭便车现象比比皆是。

然而,称得上“搭便车”始祖的当属中国古代的南郭先生,他投齐宣王所好,在合奏中装模作样,滥竽充数,不费吹灰之力就与那些精湛乐手一样获得了齐宣王的奖励。

要消除“搭便车现象”,还得像齐泯王一样,给每一个乐手增加点压力,来点独奏,南郭先生无处遁形,自然露馅,无车可搭,只能开溜。

在风险绳游戏中,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类似现象。在水桶刚刚加水的时候,由于整体负荷太小,各子绳的负荷能力只要发挥部分就可胜任,这样就形成了“无为型”风险绳的应用状况。有人不出力或少出力,有人在空喊口号,而让其他尽职的子绳独自承担负荷。在水桶水重未超过最大负荷之前,丝毫看不出各子绳的尽力表现。于是,产生了不公平现象,也导致企业出现“搭便车”现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