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标、绩效与价值(12)

战略管理:现代的观点 作者:任浩


(3)绩效管理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手段

企业价值的提升有赖于企业在不同层面的管理活动,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与管理、绩效管理等。组织通过绩效标准的设定、绩效考核、员工奖惩等,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规制组织的运行,确保组织战略的有效执行,并最终反映在组织的市场价值表现上。因此可以说,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绩效标准的导向作用,确保了组织成员努力方向的明确性。应该说,企业的方向只有一个,即价值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往往将其不断细分,并具体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最终形成组织的绩效标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员工以绩效标准为工作的指导和努力的方向。通过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所有员工的努力最终凝聚成为组织发展的合力,并推动组织不断向目标迈进。

其次,绩效考核的规制作用,揭示了绩效差距,明确了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正和调整。在绩效管理中,组织高层通过考核与测评,及时发现员工的不足以及部门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不断调整与协调,一方面纠正员工的行为,保证其努力方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部门绩效,以确保集体不断向目标迈进。可以说,绩效差距的揭示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意味着组织可以不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并因此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再次,组织的奖惩机制激发了员工不断进取的信心和斗志。应该说,企业价值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领导者在不同层面上、用不同的手段去管理和规范组织的运营,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推动组织的价值创造。在绩效管理中,奖惩机制设计是激发员工斗志的重要手段。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组织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奖励是一种正激励,它能够在现有优异表现的基础上,更加激发员工的潜能。惩罚是一种负激励,员工往往因此而受到刺激,并在未来工作中不断努力进取,以争取创造更好的业绩。

2.绩效向价值的转变

总的来说,绩效向价值的转变需要具备内部和外部两种条件。内部条件指公司代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外部条件指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不管是内部条件还是外部条件,最终的归宿点都是企业行为。换言之,企业的各种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绩效能否完全转化为企业价值。

(1)转变的内部条件

从企业内部来看,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带来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的合理控制是确保绩效向价值转变的关键条件。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管理层可能从企业经营运作中牟取不适当的个人利益,从而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创造;另一方面,现有绩效中可能包含管理层短视行为的成分,也就是说,管理层为了取得委托人的认可,而有意采取一些有利于企业短期绩效表现、却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行为。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得以合理规避,企业价值实现的组织内部条件才算真正具备。为了解决绩效向价值转化的内部问题,公司治理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人们开始探寻一条能够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实现有效公司治理的道路。

(2)转变的外部条件

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价值的实现主要来源于公司股票的资本市场表现。而股票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又产生于公司的绩效与行为,包括公司的年度绩效水平、公司管理层的任免、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企业的社会公民行为、公司兼并与重组、重大的投资决策、公司股东大会的召开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这些都会对公司股票价值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应该说,资本市场是企业价值的晴雨表。在既定绩效的前提下,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好,企业价值自然得到提升;公司股票表现不好,企业价值可能因此而下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