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于企业层次的战略识别(17)

战略管理:现代的观点 作者:任浩


(1)战略联盟的含义

战略联盟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Nigel)提出的,随即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巨大的反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这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涌现。

国内外关于战略联盟的理论主要有战略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关于战略联盟的含义林林总总,各国学者分别从资源角度、组织角度、股权角度、契约角度和组织行为角度等给出了各种含义。因为战略联盟本身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想要给出一个非常精确的定义非常困难。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本书认为,战略联盟是介于市场交易与企业一体化之间的一种柔性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在一致的战略目标下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联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联盟各方在既竞争又合作中达到共赢。

战略联盟是市场与企业间的中间组织形态,它不同于传统的科层组织,是一种具有战略柔性和开放性的新的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一般市场交易中的合作,而且是关系企业战略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合作;联盟的合作各方是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基于“长期愿景”结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是仅谋求短期或局部利益;联盟各方除了依靠市场/价格、股权制度、契约/协议等“硬约束”实现合作,还依靠信任、承诺等“软约束”进行合作;合作方在投入自身资源构建联盟的同时,保持自身独立性和平等性;合作方的合作机制主要通过契约、股权或某些法律规范、行业规范来实现;联盟并不仅体现为合作,而且是合作竞争,“合作起来把饼做大,竞争起来把饼分掉”,可能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而在其他领域又展开竞争。

由图6-5可以看出,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的成熟,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从起初的生产、销售转向联合和革新,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实现高阶段成长、化解危机的重要途径。

图6-5战略联盟的途径

(2)战略联盟与竞争战略、并购战略的关系

①战略联盟与竞争战略的关系。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反之亦然。竞争是合作中的竞争,通过合作实现效益更好、效率更高的竞争;合作是带有竞争的合作,这样才能共生共赢。具体来说,竞争战略是以具有战略刚性和科层结构的企业为基本单位的竞争主体,而威廉姆森(Williamson)在论文《交易费用的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中认为,竞争战略是“中间规制结构”,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形式,能够通过节约纯粹市场交易中的各种交易费用来提升企业制度竞争力。战略联盟正是这样一种处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具有战略柔性;竞争战略强调价值的创造发生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合作影响了价值的分配,而合作战略认为价值的源泉和优良的绩效源于企业之间的互相依赖的结构;竞争的结果是“零和博弈”,一方的获益必然伴随着另一方的损失,而合作的结果是“正和博弈”,一方的成功也意味着合作者的利益增加;竞争战略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使企业获得预期的私人利益,而合作战略表现出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期望,在要努力维护自身的私人利益的同时,又通过联盟来拓展新的价值空间,共享联盟创造的新的利益。总之,现代企业必须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认识到各种竞争关系的同时,把战略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充分挖掘、发展、利用各种合作关系上来,这样才能赢得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种合作战略形式的比较如表6-4所示。

表6-4各种战略合作形式中战略目标和特征的重要性/程度

合作战略类型

目标(特征) 松散型 竞争主导型 合作主导型 竞合对等型

公共收益 * 0 **** ***

私有收益 * **** *** ***

保持灵活性 *** * ** ****

增加附加值 **** * *** **

保护核心能力 ** **** * ***

组织学习 * *** **** **

依赖程度 * * **** ***

*表示程度或重要性大小:“****”非常重要/非常高,“***”重要/高,“**”一般,

“*”不重要/低

2.合作战略的主要形式: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是企业间合作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实行战略联盟是企业战略设计的重要趋势,本书将对战略联盟进行深入分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