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点石成金的神秘法术(8)

像索罗斯一样投资 作者:成步云


作为投机集团,索罗斯的重大胜利中投入的大部分资金都是临时融资得来的,因为索罗斯个人很难撼动庞大的国家金融体系。融资可以成功地实现投机,但融资得来的资金比自有资金有着更大的危险。因为自己的资金亏了就当打了个水漂而已,融资得来的钱还是要还的。

对于融资的危险性,索罗斯很早就有深刻的认识。

成功的投机只能有效降低风险却不能完全规避风险,这是索罗斯所有融资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在索罗斯的融资里,他想方设法地度量风险以保证融资的有效控制性。他的融资方法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金的净值必须用来支持所使用的融资。借贷的融资部分不得超过基金净值,以防止举债大于资产,并最终导致资不抵债的负面状况产生。这一点对于量子基金的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出现自由资产不足偿还举债,基金将面临被宣告破产的危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有效的运作,最好的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

二是尽量不涉及商品类基金。索罗斯认为商品类基金风险太大,不容易控制。其实道理也很明了,规避高风险融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降低风险的手段。

三是综合运用金融工具,促进自由资本的绩效。索罗斯认为投资组合本身就具有融资效果,期货、债券、股票有着不同的融资保证金,不同的投资组合就需要适时调整融资成本。

即便利用各种规避风险的方法,风险总是无法避免。一时的失利并不代表什么,一种从长远业绩来衡量的考核才真正具有意义。

作为投机大师,索罗斯已经超越了偶然的胜利和昙花一现的成功。仅就单笔和局部的投机来说,索罗斯也不乏失意的例子。但从一个较长期的时间段看,索罗斯坚持自己独特的投资习惯和原则,换取了量子基金的辉煌业绩。

在融资方式上,索罗斯也可谓多管齐下。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是基于合伙人投资关系的,基金的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索罗斯等基金管理者以资金和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因而在美国,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在双鹰基金起步之初,索罗斯自己才25万美元,但他却很快吸引了400万美元的欧洲资金加入。这也说明风险投资人对量子基金和索罗斯的信任,以及索罗斯在投融资上的魅力。

量子基金属于对冲基金的一种,由于私人的合伙关系,它可以规避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投资机理使得许多西方国家都禁止其向公众公开招募资金,以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但基于高回报的诱惑,总需要一批风险投资人愿意加入冒险的行列。

有了一定的基金基础户,如何发挥基金自有资本的功效可以说是索罗斯的一大长处。索罗斯本人就承认说:“我们之所以采取许多行动只是在于我们动用了某种杠杆,才变得实际可行。如果不能通过某种杠杆加以调节,我们是不会心甘情愿地进行某种特定投资的。”

也就是说在索罗斯的金融投机中,他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工具,使得相同的资金富有更大的弹性和效益。1000美元可以值多少,这是一个话题。如果仅仅是操纵股票,那么就只有那么多。而索罗斯看来,杠杆装置可以赋予他大得多的灵活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