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福特的联盟谈判重新回到起点(1)

丰田领导者 作者:(日)佐藤正明


来自于朝鲜战争的特殊订单给丰田公司带来了极大的运气,帮助它很好地完成了公司重组的任务,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一订单使这期间和福特进行的联盟谈判回到了起点。

早在1939年,喜一郎就建议和其他公司一起合作制造卡车,他的一个计划就是通过第二轮谈判能够和福特达成合作协议。由于美国军方的干涉,最初的计划被迫胎死腹中,但是喜一郎始终如一地对技术保持着真诚的学习态度,一直到他离开人世,他还在坚持要向那些站在汽车行业前沿的西方制造商们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

1950年4月,丰田遭遇到了管理危机,喜一郎请来当时新任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社长的神谷正太郎,告诉他应该赶快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

他说:"神谷,很不幸,我们丰田公司目前尚无能力独立制造小汽车。因此我们别无选择,不得不寻求来自海外的帮助。你能马上找到一个适合我们的汽车制造商吗?"

"先生,你究竟在说些什么呀?"神谷回答道,"丰田目前正处于极为危险行将崩溃的边缘。身为丰田的社长,除了和国外公司谈判结成联盟之外,你需要立刻着手去做的事情还多得很呢。"

"我知道,我知道,"喜一郎回答说,"但是不管未来丰田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不应该放弃研发汽车。我坚信,总会有那么一天,日本的每一户人家都将拥有一部小汽车。在你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的同时,我会努力解决劳工纠纷问题。"

即使在局面极为严峻的时刻,喜一郎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制造汽车的梦想。自从他开始研制汽车引擎至今,20多个年头已经悄然过去。由于战争的爆发,汽车研发被迫中止,而且这个中止的时期一直持续了将近10年,而恰恰在这10年中,美日之间的技术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当他听到人们向他转述战后底特律的繁荣景象之后,喜一郎开始越来越没有耐心了。1947年丰田独立自主研发的SA小汽车的销量不断下降,这一点也最终让喜一郎意识到单凭日本目前拥有的技术,想要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实在是有点痴人说梦了。尽管这一自行研制的汽车向世人展示了丰田决定开发小汽车的决心,但是在汽车行业里,销量才是最终的发言权,而这恰恰表明这一款汽车不过就是一个失败者而已。

尽管喜一郎相信神谷有能力帮助他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但是内心深处他始终对福特有着特殊感情。在成立之初,丰田就有着一种强烈的理想,希望能够成为"日本的福特"。当然,和福特的联盟,喜一郎看重的并不是能够有机会和福特进行资金结盟,其真正的用意在于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联盟获得先进的技术。

在另一方面,神谷则有着一个商人独有的清醒判断力。二战之后,福特采用的是本地化策略,允许它的海外生产商制造其汽车主要零部件,通用汽车宣布的策略则与之相反,不允许海外相关企业生产引擎等主要零部件。另外,福特的策略中还有一点对丰田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那就是福特允许再度出口那些通过技术合作生产出来的汽车。

身为谈判高级代表的神谷动身前往美国推动谈判。当时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已经去世,公司主要是由其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全权负责。除了和福特回顾两家公司在战前曾经进行过的组成合资企业的谈判之外,神谷还提议两家建立一种完全基于技术合作的全新合作伙伴关系。

战前,福特在日本的盈利能力极强,福特二世也一直希望自己的美梦不会变成泡影,因此对于神谷所提出的提议,他表示出了很积极的认可态度,并希望以此作为建立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第一步。在他人眼里,双方都不愿意被视为仅仅是因为命运开了玩笑才促使这两个老对头坐在同一艘船中,所以根据神谷的建议,双方一致同意在最初阶段,福特将会提供技术指导,而在第二阶段丰田则可以以授权的名义制造福特的小汽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