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巴菲特生活在当下的中国(3)

聚变:中国资本市场备忘录 作者:郑磊


巴菲特认为,一家企业在5~10年里显示出连续稳定的赢利能力时,是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准。他所指的表示赢利能力的指标如表34-1所示。

表34-1 巴菲特赢利能力指标

对于净利润率,巴菲特认为应该达到行业最高,但他也承认,利润率会有波动,可以5年为期进行考核。而费雪认为,过高的利润率会引来更多的竞争者而很难保持,理想的水平是超过其紧跟的竞争者2%~3%为宜。

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可以分为当年和长期(如3~5年为一个考核周期),但应关注企业的负债率,因为借助财务杠杆可以使短期的资本收益情况变得“好看”。巴菲特不赞成企业负债,其实,更现实的做法是将负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可以参照不同行业的平均负债率。这个指标不应低于美国行业总体平均水平。

股票市值与留存收益之比是个长期指标,一般以5年为期,连续跟踪考核。这个指标至少要大于1。巴菲特有个假设,即企业应将留存收益用于继续投资,扩大生产。这与其坚持较低的负债是一致的。

当然,巴菲特本人也是企业家,他的BIRKSHIRE HATHAWAY股份公司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旗下控股保险、食品、媒体等子公司。对于自己经营管理的业绩,巴菲特还增加了一个指标,称作“每股内在价值增长率”。

仔细观察巴菲特选择的明星企业,可以发现,他特别钟情于拥有悠久历史和巨大无形资产影响力的企业,而且最好是企业对有形资产需求越小越好。换言之,巴菲特认为,有形资产在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贡献小于无形价值,就能获得更高的超额回报,也就更有持续竞争优势。在我们计算A值的公式中,这样的无形资产对于增大分子(顾客的效用体验)和减小分母(有形资本造成的成本递增)是有作用的,确实有助于提高A值。

巴菲特自称为“公司研究专家”,在他的价值投资活动中,对于公司的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是以一个企业家的视角对于管理层的审视。而这一因素是否达到标准,也与企业的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竞争力有关。

很难期望一个无能或者不尽心尽力为股东权益而努力的管理层,会带来企业的长期繁荣发展。当然,那些具备垄断性定价权或特殊经济特权的行业和企业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巴菲特多次重申他对良好管理层的判断标准: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前者是能力标准,后者是品质标准。

在巴菲特眼里,所谓出众的能力,是指能够创造一流业绩的经营管理能力,不是要求经理具有让“咸鱼翻身”的神奇能力,根据他的追踪研究,即使再出色的管理人员也几乎只有很少的机会拯救那些奄奄一息的病重企业。巴菲特曾以赛马为例, 他认为骑在衰弱的老马上再优秀的骑手也无能为力。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管理层应该是出色的而非全能的。而品质也不是完美无瑕,核心是要不侵犯股东利益、努力创造股东价值,最好是能站在股东(所有者)角度行事。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确实可以看到不少杰出的企业管理者,比如振华港机、福耀玻璃、中集、万向等的掌门人,他们不仅创造了优异的业绩,而且为股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他们用企业的成绩显示自己是符合巴菲特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的。但是,也要注意到一个重要区别,这些人只是管理者而不代表整个管理层。巴菲特实际上指的是管理团队,而非某个管理精英。

管理层与管理人的不同,反映得更深的内涵在于,西方与中国企业组织上的不同。完整而成熟的企业管理结构和功能基础是管理团队存在的根基,而国内企业仍多停留在人治阶段,缺乏管理的组织化运作,因此,更多地依赖某些最高层英雄或明星人物,这种情况下的管理人或者管理层,缺乏被长期信任的制度基础。国内公司最高层的变动可能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和破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