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巴菲特生活在当下的中国(2)

聚变:中国资本市场备忘录 作者:郑磊


从生产一方,可以看到,靠低成本成功打入市场的案例比比皆是,但至今还很难找到依靠这一单一优势获得持久成功的国内企业。比如,长虹彩电、格兰仕微波炉、吉利汽车等都曾叱咤风云,把玩市场于掌上,但都无法长期成为霸主。靠低成本低价格建立的门槛很难挡住新来者的加入,低成本在充满富余劳动力的中国,是很容易被模仿的竞争要素。可以说,在本世纪相当长时间内,这一情况不会改变。这就注定了成本无法成为持久竞争优势,单靠这一因素的企业,也必然落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结局。这样的企业,不符合巴菲特的选择标准。

1. 我眼中的持续竞争优势

通过企业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也许非唯一源泉是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价格比,即性能与价格的比值。此值越高,则消费者感受到的消费者剩余越大,也就越容易建立消费者品牌和忠诚,从而占领市场制高点。

性能价格比大大扩展了企业竞争的空间,并提供了更多的可选路径。假设,成本与价格之间呈现简单的正相关甚至正线形关系,那么,可以将该值进一步简化为性能与成本的比值,而不影响分析的结论。另一个度量问题是关于性能,实际上包含很多方面,有些是可以客观测量的指标,如一些质量和技术参数,也包括消费者的主观体验,如品牌、服务质量、舒适感等,而将两类感知混合起来才形成对性能的“量度”,这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我们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效用来代替它。 下面我们将用“效用与成本比值”(以下简称A值)来继续分析,A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当企业只追求成本最优时,如果和竞争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可觉察的差异,那么不断降低的成本确实可以使A值不断提高,在管理学中叫成本战略。如果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改进性能以提供产品对消费者与众不同的吸引力,那么即使成本变化不大,也可以提高A值,这就是差异化战略。在企业经营现实过程中,这两方面的变化几乎是同时存在的,而且提高性能通常伴随着成本的增加。很容易看出,只要性能提高的比例超过成本提高的比例,A值就总是变大的。这就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企业成本与差异化战略往往是可以并存的,只有真正能把握好这两者互动关系的企业才真正具有持久竞争优势。

充分发掘产品在差异化方面的潜力,以适应甚至引导不断进化的消费需求,同时适当地控制成本水平,就可以打造出持久竞争优势。这里最难把握的是,客户对性能的判断标准(即客户的真正需求)。创新是需要的,但过度超前甚至不如不及,因为前者造成当期成本增大而未带来客户对性能提升的认同,从长期来看,最终仍有机会得到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成本被看作是当期的投入,而收益却来自将来的某一时间。也就是说,跨期会有收益最大化效益,但对成本的不当控制很有可能损害企业当期的竞争力。

企业必须明了这种对即期竞争优势的损害程度以及企业跨期收益增加效应,假设当期竞争优势的损失能在当期体现为市场收入的减少,那么,就可以规划出最大的收益函数,解决了企业短期与长期的经营矛盾。不幸的是,这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现实世界里,即使最单纯的行业,作这样的预测也会与实际情况差距甚远。因此,为了克服人为因素带来的竞争力波动造成竞争优势可能低于对手,稳妥的方式是,必须具有超过竞争对手很明显的优势,此时,波动尽管存在,但其最低值仍然高于竞争对手。巴菲特将这种竞争上的差距,形象地比作“企业的护城河”,尽量加宽护城河,即使有一些局部失误,也能起到隔离和阻止竞争对手的作用。

按照上述分析,除非具有垄断性经济特权,持续竞争优势只是一个经验范畴的事物。一个企业如果有连续良好的竞争优势(按照巴菲特的经验,“持续”是指至少5~10年保持平稳良好业绩),而且似乎没有理由怀疑造成这种优势的因素会发生突然的改变,比如宏观经济、行业、管理层等的变化,那么我们仍有相当大的把握认为这种优势可以持续。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除了少数几家“注定必然如此”(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之外,还有几家“可能性高”的公司,而他也同样有看走眼的时候。

2. 巴菲特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判断指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