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听国学大师讲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今大道己隐,天下为家……如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与,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对于当下盲目抄袭“西用”,而抛弃“中体”的做法,南怀瑾痛心疾首,他在《论语别裁》的附录中对自己著述此书进行了解释:因深感世变可怕,若不重整国学,唯恐世人精神上遭遇更大危机和悲哀,故而要著书立说,以醒后人,希望大家能秉承张子四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承担起更重大的责任。

南怀瑾所提到的张子指的是北宋大儒张载,他被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世称横渠先生。熙宁二年,御史中丞吕公著向神宗荐举张载,说他学有本原,可为四方学者之宗。于是神宗召见张载,求教他治国为政之法,张载答以渐复三代之策,得到皇帝赏识。时值变法期间,王安石想得到张载的支持,但张载对变法知之甚少,于是要求从长计议,当面婉绝。但他表示了对王安石的尊敬,表示政治家应该大有作为,为天下苍生请命,为百姓谋福祉。他说:“朝廷将大有为,天下之士愿与下风,若与人为善,则孰敢不尽!如教与人追琢,则人亦故有不能。”这件事弄得王安石很不愉快。

后来,张载的弟弟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张载为免受株连辞官回乡。张载回到横渠后,认为为万世开太平似乎无望,于是依靠家中百亩薄田为生,整日讲学读书,欲为往圣继绝学,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著作,总结了过去的学术成就,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张载对三代之礼推崇之至,更是对“井田”身体力行,他不仅自撰《井田议》上奏皇帝,还与弟子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将其划分为公田和私田,每户田就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作,还疏通东西二渠“验之一乡”,以此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公益性,履行了“为生民立命”的信条。时至今日,横渠仍留有遗迹,“横渠八水验井田”的故事传诵乡间。

张载所说的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和宏愿,可以说是中国文人一生的最高向往。南怀瑾一再强调,读书做人的目的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他这一理想也贯穿着他的一生,他促成建设的两条路就是最好的说明。

金温铁路是其中之一,他希望造福百姓,发展当地经济。在地形复杂的崇山峻岭间建一条铁路困难异常,为此南先生不顾年事已高,长期超负荷工作,制订出周密安全的计划。1992年,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南先生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这家合资公司成立时,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南先生提前4个月汇入1000万美元,按当时内地与香港的利息差价计算要损失几十万元人民币。但南先生从来就没把投资金温铁路看成是一笔生意,他参与项目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生民立命。

协议规定,金温铁路各重要车站共保留1500亩土地,合资双方可以共同开发。施工过程中,地价扶摇直上,增值多达数十倍。但这1500亩地,他从未动过从中牟利的想法,他还嘱咐学生说:“想找赚钱的投资项目,别到金温铁路沿线来,去别的地方找,你们就给我留点面子吧。”南先生再次引用张子四言为自己的行动进行注释。工程收尾之时,南先生建议成立股份公司,并主动交出大部分股权,只保留25%的股权。历经10年,上千万浙西南人民企盼了百年的梦想终于成真——中国第一条合资铁路全线开通运行。南先生随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他说:“这金温铁路,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公益事业,并非为了投资赚钱。就我个人的理想而言,修一条地方干道的铁路,不过是一件人生义所当为的事而已,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是为子孙后代修一条人走的道路,那是大家要做的大事业。”

与铁路相比较,南先生更看重的重整文化断层,修建一条通往希望的大道。铁路有形,虽难亦成,而心路无形,不知何其艰难。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都忘掉了,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

他将希望寄于儿童一代,由其任理事长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聚集了大批有志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有识之士,在全球华人社会推广儿童读经运动,得到了政府及教育界的大力支持,几年过去了,中国大陆直接参加读经的儿童超过100万,间接受影响的成年人更是超过600万。为复兴传统文化,南怀瑾讲学著书,兴建了太湖大学堂,出版了30多本专著,尽毕生精力宣扬文化知识,讲述修身养性,掀起一个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回归中华人文精神的热潮。

南先生的一生无愧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希望能够“开万世之太平”。传统儒家以“内圣外王”为最高境界,就是希望谋利于百姓,创太平之盛世,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现在,我们的生活基本实现了小康,只是不同于“今大道己隐,天下为家”的小康。儒家过去虽有开万世之太平的远大抱负,却也只是坐而论道,因缺乏体制保障而难以实现。而在当今民主社会,则可开物成务、利用厚生,辅以儒家的礼乐教化,为人类社会开创美好明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