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2)

社交场合不丢人 作者:陶清澈


(二)目光

说话人说话时的目光和表情特别有讲究。恳切、坦然、友好、坚定、宽容的眼神,会给人亲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觉,而轻佻、游离、茫然、阴沉、轻蔑的眼神会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视的感觉。ABC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芭芭拉·华牧曾说:“全神贯注和我说话的人,我认为是可亲近的人。”

说话时目光应热情地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仰视或俯视。否则,均易造成对方心理紧张。

注视对方并不意味着目光一动不动,可以偶尔将视线转开,但不能太久。目光游移不定或在他人身上不断地扫描也是不礼貌的。一般说来,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交谈时间的30%~60%,注视对方的时间过多. 会使对方不自在,注视对方时间太短,又会令对方感到受了冷落,所以一定要掌握适度。

注视对方时要做到诚恳。即便在发表不同的见解时,也应以诚恳的目光提出你的观点,千万不能有轻视、鄙夷的眼光,更不能有冷眼等轻佻行为。至于说话时的表情应随说话的内容变化作出相应的变化。

此外,注视的范围也有讲究。目光注视区分为公务注视区(额中至双眼部)、社交注视区(双眼至下颌)、亲密注视区(双眼至前胸)。注视区的选择视场合而定,比如,洽谈业务时,如果目光在公务注视区,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社交活动中,要想营造一种舒服、轻松的社交气氛,你的目光可落在社交注视区。

总之,目光是人们心灵之光的折射,要恰当运用。

(三)微笑

笑是一种语言。笑有多种,常见的笑有微笑、欢笑、大笑、狂笑、苦笑、奸笑、傻笑、冷笑等。而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表现着人际关系中友善、诚信、谦恭、和蔼、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在各种场合恰当地运用微笑,可以起到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对方的积极心理效应。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礼貌的表示,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与人初次见面,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在一瞬间就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清除了双方的拘束感。

外交家和企业家都把微笑视为第一交际语言,并在国际交往和经济交往中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周恩来闻名中外的“微笑外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一张万能通行证,“如果没有微笑,生活就会黯淡无光”。美国希尔顿酒店的董事长希尔顿也曾经说过:“酒店的第一流的设备重要,而第一流的微笑更为重要。如果缺少服务人员的微笑,就好比花园失去了春日的阳光和春风。”

在日常交往之中,怎样正确地运用好微笑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掌握微笑的要领。微笑的主要特征是:面含笑意,但笑容不甚显著。一般情况之下,人在微笑之时,是不闻其笑声,不见其牙齿的。

2. 力求表里如一。真正的微笑,理当具有丰富而有力度的内涵。它应当渗透着一定的情感。而渗透着一定情感的微笑,才真正具有感染力,这就是所谓笑中有情,以笑传情。

真正的微笑,还应当体现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表现自己心灵之美的微笑,才会有助于交流双方的彼此沟通与心理距离的缩短。

(四)手势

手势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体态语言,与人交流时,为加强自己说话的效果,可适当追加些手势。但手势的运用也是有规则的,做得得体是一种动作美,会使交际形象增辉。反之,错误的手势动作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不礼貌的信息,以致造成误会,有碍交流,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就是败笔。

一般来说,以下手势在社交中要避免使用。

1. 动作幅度过大、过快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不宜采用幅度过大、过于快捷的手势,否则,会给人张牙舞爪、不稳重之感,应注重手势的优雅性。

按照规则,手势的上界一般不应超过对方的视线,下界应不低于自己的胸区,左右摆的范围不要太宽,应在人的胸前或右方进行。手势要做到自然亲切。

与人交往时,多用柔和曲线的手势,少用生硬的直线条手势,以求拉近心理距离。手势不宜过多,不宜单调重复,以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为原则。

2. 切忌用手指指点他人

在任何情况下,不可用拇指指自己的鼻尖或用手指指点他人,这含有教训别人之意。此外,更忌讳背后对人指点等不礼貌的手势。

讲到自己时,应用手掌按在胸口上。谈到别人时,应用手掌指示。动作要领是:掌心向上,四指自然并拢,大拇指张开,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上抬伸直。指示方向时上体稍向前倾,以示敬重,面带微笑,自己的眼睛看着目标方向并兼顾对方是否意会到目标。

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

3. 不可以在说话时随意打响指、拍桌子等

尤其与女士交流更应注意手势运用的分寸。

4. 注意手势的运用要合乎习俗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当地习俗,才不至于闹出笑话。

下面介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几种不同手势所表达的含义:

(1)掌心向下,四指向内弯曲的招手动作,在中国、日本等国家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则是叫狗过来。

(2)跷大拇指在中国一般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则表示要搭便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在澳大利亚则是表示骂人的话。与对方谈话时,跷起大拇指反向指着第三者,即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3)OK这种手势源于美国,将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国则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则表示粗俗下流。

(4)V形这种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的意思。如果不注意,将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5)在中国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是放松,但在外国人面前,如果这么做,就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6)与人交谈时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或是手指动来动去,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