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刺杀(2)

古玩战争之诈眼 作者:秦军


就像今天要接待的这位客人,姜百熙说什么都不敢怠慢。

这位客人姓唐名正,白白净净的圆胖脸,一脸富态相,越看越富态,银行凭他的面相就敢贷款给他,抵押担保都嫌多余。唐正据说是上海人,说话时嗓音纤细柔甜,手拈兰花指指点点,可口音却不像上海话音,倒像是闽南人,不说话的时候就瞪圆了一对小丹凤眼盯着你吃吃地笑,好半天才眨巴一下眼。

跟唐正合作了几年,姜百熙只知道他叫唐正,除此以外一无所知。

数月前,唐正托姜百熙找一些青铜器,年代最好是商代时期的,最晚不能迟于西周中期。器形不限,鼎簋钟豆,鼓盘鬲鉴,有什么要什么,但是,必须要素器,也就是外表没有花纹、内里没有铭文的青铜器。至于价格,好说。

姜百熙做了这么多年的古玩生意,替人留心寻找过很多古玩,还真没遇到唐正这样的要求。世人皆知,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铭文直接代表了青铜器的价值和价格,纹饰精美,做工考究,铭文长且记录了历史重大事件的青铜器那才是抢手货,没有花纹和铭文的青铜器价格相比之下要相差数倍乃至数十上百倍。

可是唐正为何偏偏择购素面青铜器呢?难道他会把这些素面青铜器买回去后重新加工一番,在青铜器上雕刻一些花纹和铭文,然后再高价转让出手牟利?这是姜百熙能想到的唯一解释。这念头刚浮上来,姜百熙立刻否决了,姜百熙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唐正绝对不会这样做。

在古玩店里买一件古玩和托古玩店的老板替自己留心并购买一件古玩是两码事儿。若是在古玩店里买古玩,物件就在店里摆着呢,看好看准货后,就剩下价格高低的事儿了,双方谈拢价钱后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就这么简单。可你要让古玩店的老板替你留心寻找某种古玩,那价格可就成倍地往上翻了。

比如一个IT行业的人,想托古玩店的老板给他找一套骨筹,最好是汉代的。筹是算盘的前身,古人先发明筹,用以日常生活天文、日历的计算,也用作占卜工具。制作材质上分为骨筹、牙筹、竹木筹等,金属制成的筹数量较少,青铜制成的筹更是稀少,几乎没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人对筹不重视,换句话说,这并不是古人对科技不重视。

在青铜时代,青铜的用途只能是打仗,祭祀天地先祖神庙,即所谓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还有就是王公贵族生活所用。而用象牙兽骨雕刻而成的筹,古人则认为具有通灵的用途,认为青铜的通灵效果没有牙骨之类的好。比如说甲骨文全部出现于龟甲兽骨之上,青铜器上反而见不到一个甲骨文字,这绝对不能说古人轻龟甲兽骨而偏厚爱于青铜,舍不得把青铜器上的金文换成甲骨文,真要打起仗来,几千几万斤青铜箭镞嗖嗖嗖地一会儿就射完了,谁还在乎用来占卜祭祀的那几斤几十斤青铜呢,古人只是认为青铜难以达到龟甲牙骨之类材质的通灵效果而已。

古玩店的老板一听想要找一套骨筹,立刻就会开始讲:这骨筹可是好东西呀,特别是汉代的骨筹,制作工艺和骨筹独有的逻辑性堪称完美,你点名要汉代的骨筹,一听就知道你是行家,一听就知道你有骨气,想要托骨筹的灵气来振兴咱们国家的科技。可还是要替你补充一点,虽然大家称其为骨筹,实际上这种叫法是民间对象牙筹和兽骨筹的统称,通常大家能看到的骨筹,绝大部分的材质是用象牙雕制而成。这种东西数量极其稀少,成套的,不缺失的骨筹更加少见,只有官方大规模考古发掘时才能偶尔得到一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