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蟠桃盛会忆当年

老俗事 作者:周简段


“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这是晚清《都门杂咏》有关古刹蟠桃宫的一首七言诗。虽非佳作,而当年庙会之盛况,倒也令后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提起蟠桃宫,久居京城的老者如数家珍。此宫又名太平宫,全名“护国太平蟠桃宫”,系道教宫观。坐落于北京东便门外桥南。始建于明代,后残毁几成废墟,清康熙元年经工部尚书吴达礼重建,殿宇两层,供奉西王母。其堪称世界之最的是那座建筑在前殿墙壁上的鳌山,所塑众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或驾云,或徒步;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王母娘娘祝寿。

神话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日是西王母娘娘寿诞,循例举行声势浩大的蟠桃的圣会。宫内所居道士,选举行佛事,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五日,举办五天庙会,倾城士女,争先拈香,并在送子娘娘神龛前用红线绳拴泥娃娃以求子嗣。

蟠桃宫地处护城河南岸。开庙期间,自崇文门外沿河东行三里之遥,两岸桃柳掩映,席棚林立,百戏杂陈,红男绿女,人声鼎沸。倘雇毛驴代步,所费无几而可直达庙门,遂令人顿生八仙中之张果老,兴冲冲赴瑶池谒见王母娘娘,喝她一壶仙酒,吃她两个仙桃,听她几曲仙乐,然后再骑驴回归自己的洞府。

既懒得步行又不愿意骑驴者,则可乘船。从崇文门桥头上船,春风和煦,水波不兴,船行款款,偶见鱼虾蹦出水面,或惊动匿于苇丛中的水鸟扑棱棱飞起盘旋于天际,别有一番诗情画意。至于那技术娴熟的船家,皆系漕运士兵的后裔,不仅水性好,而且深谙早年漕运的故事,贪官如何虚报,“花产”如何冒领,水贼如何劫夺,种种骇人听闻的史实,均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于是其生意火暴。

游船行至蟠桃宫对面石桥下为一大站,稍事停泊,待上满人后继续东行二里至庆丰闸。此阐俗名二闸,乃当年漕运之要道,河宽水深,汹涌澎湃,冷气森森,凡涉足其间者每多毛骨悚然。久居此处之男童,个个深谙水性,每年趁庙会之际,赤条条聚于闸口,以极高超的戏水技艺博得游人的赏赍。浓施粉黛的太太与小姐们,毫不避讳那些光屁眼儿的“野孩子”,随意将所佩带的首饰抛入湍急的水流中,孩子们恰似一条条蚊龙即刻潜入水下,弹指间便镯子、戒指、耳环摸上来,物归原主而笑脸请赏。更有艺高胆大的顽童,像猿猴栖息于树杈间,相机行事,一旦发现水中目标,遂凌空翻着跟头扎进波涛中,动作之迅捷,体态之优美,真不亚于《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浪里白条”张顺,其所得赏赍自然丰厚。

全城各档进香朝圣的花会,亦沿两岸鱼贯而行,临河献艺,载歌载舞;另有千百面杏黄色会旗飘荡于人群中,使蟠桃盛会更显其热气腾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