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九消寒图”谈趣

老俗事 作者:周简段


今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农历十一月初八日,十二时三十九分“冬至”。从这天起就进“九”了。在北国,按时节说,即进入严冬期。人们计算着:九九八十一,八十一天之后,九个“九”过完了,就算熬过了严冬,天气转暖了。

据《津门杂记》记载:十一月冬至日,给消寒图,食馄饨。

我幼年时,逢冬至日,吃不吃馄饨不大在意,但“九九消寒图”却是每年必画的。回想起来,那确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过冬娱乐。记下九九八十一天的天气变化,也可以供事后有某种需要时,查看消寒图上阴晴风雪的记载,帮助记起某些事情的发生。甚至有人把历年的消寒图积存下来,对比几年中天气变化规律。但那是对气象学有爱好的人所为,我可没有做过积攒和比较。

明朝人刘侗编写的《帝京景物略》有一段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出,则春深矣。”说明“九九消寒图”的绘制,由来久矣。

我画消寒图没有画过梅花,私塾老师教过我两种画法:一种是横竖交插各画十条线,成为九九八十一个方格,每格中画一个仿古铜钱状,按照下面的歌诀,每天把天气变化画在铜钱中。歌曰:“冬至一阳生,滴水冻成冰。上黑是天阴,下黑是天晴,心黑天寒冷,心白暖气升,满黑纷纷雪,左雾右刮风。”另有个简易歌诀是:“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当中。”

第二种是写九个大字,每字九笔,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用笔把每个字每笔双勾,留下白空,成为九个空心字体。每个字代表一个“九”,逐日逐笔填黑,到九个字都填完,九“九”都过去了。这句话又含有在冬季盼望春来的诗意,我很喜爱它。

年岁老了,愈觉寒暑更迭得快。居港多年,这里气温较高,不像家乡入冬后的寒气逼人,但是寒冬岁暮,终免不了季节更替的心情。在年终换置日历之前,我首先绘制了铜钱形的“九九消寒图”置诸桌头,以重温家乡童年生活的情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