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冰床一乐事

老俗事 作者:周简段


北京孩子们冬天常在冰上玩,玩的方式很多,其中有一种叫“冰床”。

冰床以木为之,长方形如床状,长约五尺,宽约三尺,无栏杆,可乘三四人,床腿嵌铁条,便于冰上行驶。行驶时,冰床主人在前牵绳,滑行甚速,故又名“拖床”。床主急行数步后,借助物体惯性,腾身跃坐床沿,冰床行驶如故。这一动作,身手矫捷,漂亮之极。乘客坐在冰床上,如置身水晶宫,目爽神冶。更有富裕之家,将冰床多具连在一起,高歌畅饮,驰走如飞,其乐陶陶。

北京城区的水域集中于西半部,所谓三海的中海、北海、南海,属于宫廷禁地,冬季虽有冰床,但非平民百姓可以享用。唯有什刹海、后海、积水潭,平民始能问津。自什刹海银锭桥,经后海到积水潭汇通神祠前,神采飞扬,驰骋冰上,为冬季健儿之一大乐事。

当时北京城墙之外有护城河,冬日结冰乘冰床行驶更觉开心。护城河,河道较宽,玩冰床既可代步,兼供嬉游,一举两得。那时,交通不便,行人苦于跋涉,各城门都有赶驴脚夫,为客人代步;入冬河水结冰,则可乘冰床。由东直门去通州,可顺护城河入通惠河直达;中间经过五道闸口,每过闸口须另换乘冰床,因各段有各段的专人经营,不得任意破 例。清人李朴园(光庭)有咏冰床诗云:

几日城隅水泛凫,坚冰似镜已平铺。

设来行榻如舟稳,看彼飞舆越蹇趋。

抵闸忽惊当路虎,移床幸遇在梁枫。

芒刺冻折绳牵断,赚得囊钱酒半壶。

其中“抵闸忽惊当路虎。一语,指出当时每间冰床各有专人管理其事,不得随意逾越的特定规章。

清末,慈禧太后敢干游乐,城内三海,城外昆明湖,都设有冰床,其用料之考究,饰物之华美,远远超过民间冰床。太后或帝妃等乘坐,由太监牵绳。有时还赏赐年老功高的王公大臣乘坐,以示优待。未经恩常而私自在三海和昆明湖乘坐冰床者,则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九九歌”与花信风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北京大学讲演,提至中国“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谚语,我感到十分欣喜,不禁想至从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天文、气候、气象等知识,似乎当年非常普及,而现在却十分缺乏了。不信,能够说清数九,九九消寒,各九特征谚语的能有几个人呢?恐怕不少人要交白卷。而这些又都是当年乡间小学或私塾中不教就会的。由冬至那天“数九”算起,每隔九天作一单元,边数九个九天,至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过 完,迎来春天,谓之“出九”。关于“九九”的谚语,由盱中国幅员广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所以说法也不同。如“七九河开”,北方河水结冰,所以有河开的说法;江南冬天河水不 结冰,也就无所谓河开了。人们常常引用的刘侗《帝京景托物略》中所载的: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 篥。

四九三十六,夜眼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究汉受罪毕;

九要伸脚睡,蚊虫虼蚤出。

《帝京景物略》是部好书,我曾不止一次地夸过上面的文章。在《春场》中所引的这首歌, 是哪里来的呢?文中说:“有直作圈九丛,丛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简单说,是从刻字铺卖的九九消寒图上引录,而并非采风于燕京民间。 我以为,似乎这首歌是江南人编的。第一,按日程寒暖与北京气候大不同,七九才是正月初,如何衣单呢?第二,歌词押韵不对,“七十二”与“寻阴地”,“二”读作“尼”才能押韵,因此说这首歌是南方的。真正北方是另一首:

一九二九,冰上行走;

三九四九,掩门叫狗;

五九六九。袖内拱手;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数九之后,河面结冰,虽薄而坚,头、二九便可走人。三、四九最冷,屋中暖和,人不出去,唤狗吃食,也只掩一门缝。五、六九,腊尾年头,街上遇到互相寒暄,手操在袖中作揖。七九冰化了,八九雁来了,九九之后,已是春耕之时了。中曾根引用的,当是这一首了。

“九九”的说法,不但计算气候时令十分方便,而且很有情趣;编成歌谣,人们也容易记忆。这似乎是中国独特的普及历法和气候知识的方法。其特征是巧妙地利用数字,如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重五、重九、二十四节气、二十四番花信风,用这些特殊的数字纪历,每个都有它的特殊时令变化,特殊风俗的内容,富生活情趣;而且同“九九”一样,昔时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管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风俗、语言也不相同,但是对于这些数字表现的气候节令,却都非常熟悉,非常重视,而且都有很悠久的历史。如苏东坡诗云:“算来九九无多日”,杜少陵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可见远至唐宋这种提法已非常普遍了。

二十四节气,按周天三百六十度等分,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这是中国最早的伟大发明。一般人常说三大发明,四大发明,而把这个天文气象学上为人类所作的巨大科学贡献忽略了,这是很不应该的。由二十四节气又产生出了“九九”,“三伏”等,很有趣,其计算方法,都是“三”的倍数。清代大学者赵翼有篇名文《释三九》,说明三乃数之始,九乃数之成。这是联系到最早的数学原理的认识。

除二十四节气外,还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数来了春的消息,二十四番花信风,数出了春天脚步的次第。这既关游赏,更关农事。宗懔《荆楚岁时记》云:

始梅花,终栋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现在人们说起二十四节气一般还知道,说起花信风,知道的就更少了。不妨在此作个简单的介绍。据《蠡海集》载:每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共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应之。其顺序是: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峰山机;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余靡、三候栋花。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报来了春汛;二十四番花信风,细数春之年华。岁时多感,故国情深,唯祝花开次第,烂漫春光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