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日斗蟋蟀

老俗事 作者:周简段


昔日的北京城,每至隆冬,经常是寒风凛冽,瑞雪皑皑。莫说人总爱躲进小屋向火,就是刚换出厚厚绒毛的猫与狗,也总是被冻得浑身瑟缩着。然而令人惊诧的是:在诸多朱门中,尚可看到一对对号称“将军”的蟋蟀,在古老的斗盆中鏖战不已,胜者振翅瞿瞿长鸣,着实为冷峭的严冬平添了勃勃生气,给人们带来了乐趣。

蟋蟀素有“百日虫”之称,其绝大部分自白露节被捕捉后,最多活至农历十月下旬即僵死。而北京善养蟋蟀的高手,诸如清室贵胄“涛贝勒”(载涛),清王朝的“公爷”德君如,以及博得“金霸王”美号的著名铜锤花脸金少山等人,每至深秋必以蟹肉、虾仁、生羊肝等精细食物饲养异品蟋蟀,俟冬至这天以虫会友,进行传统的“封盆”格斗,凡战而胜之的蟋蟀,皆冠以“将军”称号。

被封为“将军”的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从数百条鸣虫中精选所得的上品,其名曰“金丝额”,曰“朱砂顶”,曰“三段锦”,曰“琵琶翅”,曰“香狮子”……种种雅号,不胜记之,而色与形之变异,尤难尽其详。

诸般名虫必用镌有“淡园主人”、“恭信主人”等字样的青白色泥罐儿贮之。罐质抚之如绸缎,叩之似金石。每只上好的养罐里,必须放置一个扇面形的小过笼,作为雌雄蟋蟀求爱交尾的“洞房”。

两条体重相等的雄性蟋蟀一旦移进斗盆,彼此便用纤细的触须寻觅“情敌”,刹那间相遇,遂同时张开两扇大牙拼命地厮杀,大有粉身碎骨而在所不惜的英雄气概。如此低等而渺小的昆虫,格斗的战术与姿势竟然千变万化;忽而拧成一个“麻花扣”,忽而对顶成“铁板桥”,忽而咬抱着连续翻滚出几个漂亮的“狮子滚绣球”,忽而猛一口将对方咬翻按于盆底来一个“饿虎扑食”……这种激烈的咬斗,往往持续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二十余分钟,每每令围观的斗客拍案叫绝。

二虫鏖战,彼此皆有伤残,或伤须,或折尾,或掉腿,或被咬裂头项与腹部而满罐流汤(相当于血液)。重伤者自然甘拜下风,逃之夭夭;而上风者则振翅长鸣。这种胜利后的欢唱,似乎是在向“洞房”中的“爱妻”报喜,又似是在向精心饲养自己的主人请功。这时,其主人更是欣欣然有喜色,于是备酒欢宴观战诸公,以虫为题,限韵赋诗,陶醉于欢乐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