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了你,还得叫声“好“!(3)

八卦西游记 作者:周六我要休息


另一类鱼篮观音的故事则以观音菩萨降妖伏魔为主线,最为大家熟识的故事莫过于”观音鱼篮记“,据说戏曲“追鱼”就是以这个故事为基础。故事说的是书生刘遇到了牡丹金,堕入情网。而牡丹金家里鱼池里养的金鲤鱼却化作牡丹金的模样叫真的小姐生了病,再诱惑书生刘,谋划私奔。包公也没了办法,只好交由城隍爷帮忙。鲤鱼精逃到了南海普陀山,最后被观音菩萨收服。而我印象中,“追鱼“中金鲤鱼却被改作是从天宫的鱼池思凡逃下凡间。

无论是哪一类的故事,观音菩萨都以“救苦救难“,或奉献,或牺牲,或遭罪,或吃苦的形象出现。即便是在那些驯服妖怪的故事中,妖怪也不是观音菩萨所豢养的宠物;或者来自人间某处鱼池,或者来自天宫。唯独吴先生在他的“鱼篮观音“故事中,将这条吃童男童女的“金鱼“写做来自于观音菩萨住所的莲花池!更幻的是,这条金鱼听观音菩萨讲经说法(讲的是佛经,听的是善法啊),竟然获得了成为妖怪的力量,乘着潮水去吃童男童女。多少年矣?菩萨说“不知哪一日“。

这还罢了,菩萨管理疏忽走失妖精,收服妖精不过是分内之事,不问她一个“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已是宽容,悟空反而叫来陈家庄众人膜拜。于是,“那八戒与沙僧,一齐飞跑至庄前,高呼道:“都来看活观音菩萨!都来看活观音菩萨!”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边,也不顾泥水,都跪在里面,磕头礼拜。“又“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这才是鱼篮观音现身。“想来八戒沙僧没有交待金鲤鱼的来历。不过普度众生难道不是普萨的工作之一,否则他们拿什么以享受下方香火?而可怜的百姓哟,就这么容易满足。早先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如今菩萨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百姓不给菩萨制定严格的条例,反而“不顾泥水,跪在里面,磕头礼拜“,他们就这么容易满足。只要上不降灾,他已经心满意足;若是天仙们还能偶尔想起管束管束地下为妖的家属宠物们,做一做自己分内之事,他们就感恩戴德,焚香礼拜,感激涕零,死心塌地!

我记得很多年前在某个现今已是上市大公司里打工,一位紧跟总经理的职员对我无限敬佩的说起他们的总经理:“我们某总有两大优点,一是不色,一是不贪。“说者流露着真诚的崇敬目光,听者哑然失笑。“不色““不贪“俨然成为“优点“?是我们太容易满足?

萨孟武先生在他的“西游记与古代中国政治“一书中提到王莽末年光祖所谓“王者之师“的故事便是极好的佐证。王莽末年,群雄并起,烧杀抢劫。而光武帝的军队纪律稍事严整,竟令“老吏垂涕,以为复见汉家威仪。其所到州郡,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萨先生笔锋一转,说到光祖根本就没有禁止军队烧杀掠抢,反之当光祖听到大臣任光说出对付“兵少“的办法时是默许的态度。(“可募发奔命,出功旁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并可招而致也。“)如果说这是光祖在非常时期的招兵之法,尚可理解。而“世祖会诸将,问所得财物,为李忠独无所掠。“则是把抢劫财物当做理所当然了。稍稍有了纪律,竟使人民“垂涕““喜悦““争持牛酒迎劳“。这叫人说什么好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事都有其内在逻辑。而这样的感激涕零的背后逻辑是:人们太苦了,并且苦得太久了;官兵太凶了,并且凶的太久了。对于陈家庄众人则是,妖精太多了,而且为害太久了。其实,这层窗户纸还是没有捅破。说到底,是“生杀予夺“全不由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绝对不“完美“的竞争环境(imperfectcompetition)和绝对不均等的力量抗衡。

所以,“打了你,还得叫好“。可是叫好的理由看似的确很有理,可是似乎又很无理;很有逻辑,又很没有逻辑。西游记从某个方面来说,可以说是一本“打了你,还得叫好“的书。唐僧因为不听佛祖讲法,贬下凡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被打了八十一个耳光,个个他都得叫好。在平顶山莲花洞一难中,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观音菩萨从太上老君处借来的,送他们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当唐僧听说此事因由,“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打了你,还得叫好。逻辑就是前面说到小戏子的逻辑,为了日后的金身正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