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人为什么会杀死自己?

北京的腔调 作者:胡赳赳


我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至今未发表,姑且在这里把篇 名发表了先--《打匪哨的朋友》。

里头提到了一个大学师兄的死:他死在宿舍的洗手间里, 用手术刀片割破了手腕。这是真事。据师兄的遗书上看,他在 实习时对医疗队伍里的某些人看不习惯,故连绝望的心都有了。

那时写小说,也许是思绪纷至沓来,语速极快: 076 “你能告诉我死亡是什么吗?是肉体的骤然隐退,还是最 亲密的灵魂的失踪?当死亡一如既往来到我的身边,轻取了一 条性命和由此的骚乱,你,我的朋友,此时在哪里?事情是这 样的:事情原本就是这样的,在当时,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 考。多年以后,现在,在远方,我能够想起,那时的天空是那 样蓝,风儿是那样轻,生活是那样美好。但是,就在那时,一 个人死掉了,我没能目睹他的遗容却依然记忆犹新。大二时, 我是写诗,因为我没有碰到过结实的死亡,我可以涂抹乃至抒 情,生活是轻盈和有魄力的。师兄的死亡让这一切变得血肉模 糊。可大一时他的死还是如风筝一样轻飘飘无半点着落。” 每次到大学去玩,总能听些自杀的消息,这些消息很少见 报。有一次,北大一个学生指着逸夫馆说,“有个学生就从天 井上跳下去了,这是最高的楼,在这里跳成功率比较高。” 我也曾经铁了心的将处于青春集中营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概 率化:永远有百分之几的人会选择解决自己,这就是每届学生 都能在记忆里留下自杀传闻的原因。

《读书》杂志刊出了吴飞一篇文章叫《无言的游魂》,他提 出了自己的疑问:中国人为什么对自杀熟视无睹?如果说有心 理疾患而自杀是正常的话,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心理疾患也会 自杀?

他指的是广大农村人口,如果去县医院和镇医院瞧瞧,许 多病床上都挂着“农药中毒”的字样。尤其是农村妇女,心不 顺气不调的时候,仿佛喝农药能包治百病。

后来我从史景迁的《王氏之死》中受到了启发,寻找到了 我想要的答案:中国人有自杀的传统。在古代,“殉”会受到 077 称赏和鼓励。士为知己者死是“殉义”,女人因为丈夫死了而 自尽是“殉夫”。这些,都是要立牌坊以及写进史料的。

当儒家的教化从“士”的阶层进入到“民”的阶层,便成 了一种草根习俗了。农村耳闻目濡的就是“喝农药”模式:一 遇气急之事,便摆开架势,拿出床底药品,心一横,咕嘟咕嘟 灌下去,本义是吓唬别人,但最终却一了百了。

其实,每个人私底下都有很脆弱的一面,城市人只不过会 自我包装些,你看他在笑,那其实是哭干了泪,你看她还活着, 她振振有辞地答道:本姑娘芳心已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