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战斗论 作者:(日)村上隆


进入19世纪,印象派上场后,出现了艺术家应该为自己创作艺术的运动。从这时起,整个形势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原因之一是肖像画的需求开始减少。现代几乎没有哪个艺术家靠画肖像维持生计,虽然安迪·沃霍尔刻意尝试,但除此之外肖像几乎成为绝唱,主要原因莫过于照相技术的发明。

其次,由于文明逐渐发展,不再需要宗教式的解说绘画,而且伴随着印刷术及其他科技的进步,大家开始写书阅读,自然也就没有通过绘画了解一切事物的需求了。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艺术家在对“艺术是什么”产生巨大的疑问之前,便会思考自己职业的存在价值,努力武装各式各样的理论,并且专注在理念上。

之所以我会这么想,是因为我也曾在“艺术是什么”这个大疑问之前,思考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泡沫艺术现在被炒得如火如荼,不过既然是泡沫,大概再过个十年,围绕在当下艺术界的金流也会销声匿迹的。

所以我也常常思考该如何是好。或许西方在19世纪前后就已经面临过类似的变革,因此,沙龙也在这个运动中应运而生。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聚集在巴黎一带,唾沫横飞地讨论“这不是,那也不对”。这就是使有关艺术的相关话题变得复杂的最初原因。

也就是说,由艺术家自立门户创作艺术,不为金主服务的纯洁艺术就此诞生,这个大变革甚至让整个世界狂热。

“太美妙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奇迹!”

可惜西方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即使是为艺术而创作的新时代的艺术,上流社会也有办法把它买来给自己当装饰品。

现在已经从过去由权力者、宗教权威、有钱人等让艺术家为自己创作服务的单纯时代,转变成有钱人看准纯艺术作品,再为自己买进的复杂时代。从这时起,作品的价值与价格便开始割裂。

举一个有名的故事。有收藏家将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拿到美国波士顿去卖。主要原因是莫奈的画作在自己国内的评价太差卖不出去,甚至不被当做最顶尖的画作。当时上流阶层重视的是另一位画家。正如在《莫扎特传》这部电影中,当时萨里埃利(Antonio Salieri)相较于莫扎特,更有人气也备受肯定,只不过时至今日,一般人应该根本不知道萨里埃利是谁吧!画家也一样,我想一定是当时美术界没看到莫奈的价值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