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艺术的贫困

艺术战斗论 作者:(日)村上隆


艺术独立之后,整个结构变得相当复杂。在艺术家自立门户并开始主张自我价值之后,不仅失去金主支援,也不再有金钱资助创作。

如果想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创作油画,就需要资金。艺术家因为缺乏资金,若是想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创作满足自我欲望的作品,就不得不想方设法了。

无论是梵高,还是不同时代的莫迪格利阿尼(Amedeo Modigliani)、郁特里罗(Utrillo Maurice),都是一味逞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还要执意以最先进的技术创作,结果不可避免地落得一贫如洗。

“贫穷”,常常吸引全世界的注意。为什么?请想想看,其实这个世界经常处于贫穷的状态。1917年,俄国因革命而成立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就是因为贫穷。综观过去所有的历史,无所遁逃的“贫穷”应该就是人类最大的问题。

就连创作“为艺术家的艺术”这么有如奇迹般美好的最先进的艺术,还是逃不开一个“贫”字。偏偏,走到“贫”字的最低谷,竟然就出现了一个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德国超现实艺术家恩斯特(Max Ernst)的前妻,对前卫艺术有相当深度的理解,也庇护了很多艺术家,这么突出的理解者来救济艺术家。

可是仔细想想,其中也还是有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存在,只是至此整个脉络又更加复杂。由于这部分历史在时代没有被理清的情况下就直接推移到现代,导致原本就不容易理解的西方ART就更加难以理解了,至今日本人还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呢。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赢家英国与美国的妥善整理,艺术霸权由法国巴黎转移到纽约与伦敦。这个转移不只是因为赢了战争,同时还有夺取文化优越地位之后对政治脉络的重整。因此,仿佛某天突然冒出来似的,从美国到英国,最新的ART模式被发明出来,并传播出去。在波普艺术结束的时候,极限艺术(Minimal Art)和地景艺术(Landscape Art)就出现了。日本人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也就是说,最新模式终究还是由英美创造出来的。

波普艺术(Pop Art)时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盛起来的,流行过十五六年,基本上可以看成安迪·沃霍尔的时代,之后紧接着就是极限艺术与地景艺术的崛起。

基本上,赚钱的艺术和不赚钱的艺术有如波浪般交替出现。在这样的创作浪潮下,20世纪80年代出现将盘子贴在画布上而一举成名的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以及传记被拍成电影的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等艺术家,也因此引发了艺术的泡沫化。只是这时的日本,却不知为什么将平面设计与ART混为一谈,我认为这是雪上加霜,日本国内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混乱。并且,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真是个又“贫”又“穷”的故事啊!即使使用最先进技术的艺术,也还是“贫”。但是还好会出现佩姬·古根海姆这样的人伸出援手。佩姬·古根海姆因为收集此类出自“贫穷”结晶的艺术作品,而得到极大的肯定与赞赏,在纽约的上城,还有由法兰克·洛伊莱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状如蜗牛外壳的古根海姆美术馆。

因此在谈到“什么是艺术”时,“艺术等于贫穷”的观念便扎根于进日本人的心中。这部分和前述的日本画也是有关系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