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释如意(5)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按:晋武帝司马炎),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世说新语·汰侈》)

玄宗好神仙,往往诏郡国征奇士。有张果者,……上谓力士(按:高力士)曰:“吾闻:奇士至人,外物不能败其中。试饮以堇汁,不死者乃奇士也。”会天寒甚,乃使以汁进果。果遂饮,尽二卮。醇然如醉者,顾曰:"非佳酒也。”

乃寝。顷之,取镜视其齿,已尽焦且黧矣。命左右取铁如意以击,齿尽堕而藏之於袋。乃怀中出神药——色微红——傅於堕齿中,复寝。久之,视镜,齿皆生矣,而粲然洁白。上乃信其不诬。

(唐代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四、更有用於军事指挥的,这在前引“谢万北征”条已见端倪,但尚未用於临阵。上阵时执持应用来指挥的,大半是在学习那“名士风流”的诸葛亮。诸葛亮手执的可是“毛扇”,即麈尾,孙机大学长在《文物丛谈》(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中有精彩的论述,请有兴趣的读者参看,不赘述。 後来人上阵,使用的道具则有白羽扇、如意之类,看来都是为了显示身分。如意能顺手一指,且具有双关意义,於是“指挥如意笑谈中”矣!当然,要有诸葛亮的本事才行:

韦睿,字怀文。……魏中山王元英寇北徐州,……英自率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麾军,一日数合。英甚惮其强。

(《梁书》卷十二)

王昭远,……好读兵书,颇以方略自许。宋师入境,昶(按:蜀後主孟昶)遣昭远与赵崇韬率兵拒战。……及行,执铁如意指麾军事,自方诸葛亮。……崇韬布阵将战,昭远据胡床,惶恐不能起。俄崇韬败,乃免胄弃甲走投东川,匿仓舍下,俄为追骑所执,送阙下。

(《宋史》卷四百七十九)

五、正因作为器物的如意又带有言辞方面的双关意义,很受喜欢耍弄词语的中国人宠爱,所以,在赠送如意时,常具有此种暗示性质的意思,希望对方心领神会:

席阐文,安定临泾人也。少孤贫,涉猎书史。齐初,为雍州刺史萧赤斧中兵参军,由是与其子颖胄善。复历西中郎中兵参军,领城局。高祖(按:梁武帝)之将起义也,阐文深劝之。颖胄同焉。仍遣田祖恭私报高祖,并献银装刀。高祖报以金如意。

(《梁书》卷十二)

高祖(按:魏高祖孝文帝)将南讨,遣羽(按:魏广陵惠王羽,孝文帝之异母弟)持节安抚六镇,发其突骑,夷人宁悦。还领廷尉卿。车驾既发,羽与太尉丕(按:魏东阳王丕)留守,加使持节。语在丕传。高祖友爱诸弟,及将别,不忍早分,诏羽从至雁门,乃令羽归。望其称效,故赐如意以表心。

(《魏书》卷二十一上)

高帝(化文按:齐高帝)後谓庆符曰:“卿兄(按:明僧绍)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梦想幽人,固已勤矣。所谓‘径路绝,风云通’。”仍赐竹根如意、筍箨冠,隐者以为荣焉。

(《南史》卷五十)

释慧勇……尝行报恩寺前,忽见人云从摄山来,授竹如意。谓勇曰:“寻当如意。”俄失踪迹。

(《续高僧传》卷七“慧勇传”)

庾征西(按:庾翼)大举征胡,既成行,止镇襄阳。殷豫章(按:殷羡)与书,送一折角如意以调之。庾答书曰:“得所致,虽是败物,犹欲理而用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