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释如意(4)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自大和乙卯岁(按: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後,上不乐事,稍闻,则必有叹息之音。会幸三殿东亭,因见横廊架巨轴於其上,上谓修己(按:著名画家程修己)曰:“斯开元东封图也。”因命内巨轴,悬於东庑下。上举白玉如意指张说辈数人,叹曰:“使吾得其中一人来,则吾可见开元矣!”

(唐代李浚《松窗杂录》)

殷荆州(按:殷仲堪)有所识,作赋,是束皙慢戏之流。殷甚以为有才,语王恭:“适见新文,甚可观。”便於手巾函中出之。王读,殷笑之不自胜。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但以如意帖之而已。殷怅然自失。

(《世说新语·雅量》)

谢万北征,常以啸傲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按:谢安)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忿恨之。

(《世说新语·简傲》)

陈林道(按:陈逵)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陈理既佳,人欲共言折。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於是竟坐不得谈。

(《世说新语·豪爽》)

二、它用来击节叹赏。前引吴主孙权以如意抚案就可作为一个例证,可惜用力过猛,刚打一下子就断了。这也算表达激赏的动作罢!再举几个疾徐应节的故事:

武帝(按:梁武帝)悦之,谓曰:“今李膺何如昔李膺?”对曰:“今胜昔。”问其故,对曰:“昔事桓、灵之主,今逢尧舜之君。”帝嘉其对,以如意击席者久之。

(《南史》卷五十五)

张文诩……时游太学,……学内翕然,莫不宗仰。……意不在仕,……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

州郡频举,皆不应命。……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几,皆有处所。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

(《隋书》卷七十二“孝义传”)

宣宗皇帝英明俭德,器识高远。比在藩邸,常为诸王典式。忽一日不豫,神光满身,南面独语如对百僚。郑太后惶恐,虑左右有以此事告者,遂奏文宗云上心疾。文宗召见,熟视上貌,以玉精如意抚背曰:“此真我家他日英主,岂曰心疾乎?”

(唐代苏谔《杜阳杂编》卷下)

王处仲(按: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世说新语·豪爽》)

释慧布……尝造思禅师(按:南岳慧思),与论大义。连彻日夜,不觉食息。理致弥密,言势不止。思以铁如意打案曰:“万里空矣,无此智者!”坐中千馀人,同声叹悦。

(《续高僧传》卷七“慧布传”)

我们注意到,叹赏的都是与政治、学术相关的大事。王敦的不如意正从以如意打击唾壶表现出来,带有词义双关的特定心理状态。

三、如意直接用於打击,前引孙和误伤邓夫人是特例,乃无心之过。更有真打的,起的是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福尔摩斯的手杖的作用,也正如假洋鬼子打阿Q一般。也有往器物上打的:

钧(按:殷钧)形貌短小,为主(按:梁永兴公主)所憎。……钧不胜怒而言於帝,帝以犀如意击主,碎於背。

(《南史》卷六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