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释如意(8)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我们必须注意到下列两点:

一、这种新式如意已经被赋予某种最高级宝物的尊贵身分地位。道家特别偏爱它。它成为最高级的正派神仙的持物,也是他们的法宝和武器。试举小说中之例:《封神演义》多处说到高级神仙使用如意,例如,第八十四回中,元始天尊打通天教主,就用的是玉如意。有时还派人运用此宝:万仙阵破后,申公豹逃走,元始天尊就说:“命黄巾力士将我的三宝玉如意把他拿在麒麟崖伺候!”第七十七回“老子一气化三清”,玉清道人头戴“如意冠”(注意:不是如意,只是以如意命名),手执的武器(也是法宝)可是“灵芝如意”;太清道人手执的是“三宝玉如意”。能使如意当法宝与武器的,全是最高级至少是次高级神仙,而且作风正派的才够格。截教虽然是邪教,但与阐教同出鸿钧道人门下。所以,对其中的人物区别对待。截教的掌门大弟子,仅次于通天教主的二把手金灵圣母,后来“封神正位为星首”,封为“斗母正神”,“执掌金阙”,“居周天列宿之首,为北极紫气之尊”的,显然是正面人物。所以她在万仙阵中,一人能用玉如意招架三大士,战够多时,最后还是燃灯道人暗中用定海珠把她打死的。补说一句:她坐的是七香车(王母娘娘坐的那一种),法宝还有四象塔和龙虎如意,那也是正派神仙才能使用的;她的徒弟中,地位显赫的有三眼使用雌雄双鞭的闻仲闻太师,也是正派的忠臣。可见《封神演义》的作者是很给她留身份的。至于佛教、道教的尊像中,执如意者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却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道教似乎对如意比佛教更加重视。上引《封神演义》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汉化佛教的尊像,执如意的多为菩萨级,而且大体上都定点在文殊菩萨手中。《封神演义》中的慈航道人(道教用以比附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也用三宝玉如意,故而后世的观世音画像、塑像有时也手执如意,想必是互相影响。

二、在明清时代大事发展起来的各种吉祥图案中,以“如意”为名的占相当大的比例。其造型多为云头或灵芝形,无柄者居多。显示出受到实物如意意匠的影响。当然,取“吉祥如意”双关词义,是这类图案的共同出发点。从而,图案与实物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影响,就把如意抬得越来越高。

我们回到实物如意身边来,再说说它在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中的用途。有关资料极多。我们从中看到,它已经成为纯粹的吉祥物,专供颁赐、馈赠、典礼时使用。请看下列各资料:

年节王、大臣呈进如意,取兆吉祥之义也。自雍正年间举行。嘉庆元年,贝勒、贝子、公等,以至部院、侍郎、散秩大臣、副都统,俱纷纷呈进两分。於是定以限制:凡遇元旦、万寿及庆节,唯宗室亲王、郡王、满汉大学士、尚书始准呈进,其余一概不准。……而如意之例,後又减去庆节一次。至己未(按: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则併王公大臣督抚等呈进之例悉行禁止焉。

(清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一)

嘉庆戊寅(按: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九月十六日,圣驾自盛京旋跸。……是岁万寿庆节驻跸兴隆寺,随扈王大臣官员均於行在行礼。其在京王大臣,有旨概不许差人至行在呈递如意贡品。其轮赴行在接驾谢恩者,亦不许携带如意呈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