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话拂尘(6)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拂尘之为僧人说法所用,通贯唐代以至现代。下举唐、宋、明三位诗人的诗句,作为形像化的说明:

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全唐诗》卷五百十一,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千籖插架似蓬馆,白拂挂壁如僧宫。(《全宋诗》卷一千四百三十九,韩驹《阳羡葛亚卿为海陵尉,作蕺春轩,为赋之》)

手横蝇拂坐绳床,竹间风吹煮茗香。(明·高启《送证上人住持道场》)

旧拂讲馀悬壁上,残经定后落床头。(明·高启《过海云院赠及长老》,以上二诗均见《高太史大全集》)

至于图像资料,可举:

一、元大德本《佛果圜悟禅师语录》中的《佛果圜悟禅师顶相》插图。禅师右手握拂尘柄,左手承拂尘尾,将拂尘平置两膝之上。左右站立的侍从是径山杲禅师和虎丘隆禅师。

二、天津蓟县独乐寺明代壁画“十六罗汉”中的“迦哩迦尊者”左手当心竖起拂尘(毛向下垂),大指与食指指尖相顶作圈形而其余三指扣在手心内,显示出说法情状。

三、现藏日本的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弥勒菩萨像”,座前二侍女均执长细柄拂尘,其形状与懿德太子墓侍女所执者相仿。

有关僧人上堂时使用拂尘的情况,《敕修百丈清规》卷七的“四节秉拂”条有详尽说明。亦请读者自行参看。我们要说的是:

一、禅宗对“秉拂”的僧人身分有严格规定,不是任何僧人都可拿起拂尘乱甩一阵的。据上引“四节秉拂”条,以及日本僧人道忠所著《禅林象器笺》的“职位门”,《释氏要览》卷中,将这几项资料综合,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住持上堂说法,必秉持拂尘,特称为“秉拂”。秉拂已成为上堂说法的同义词。

2.代理住持秉拂的,称为“秉拂人”(但不可称住持为秉拂人)。

其中包括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东藏主、西藏主、书记,他们并称为“秉拂五头首”。上堂时,住持或秉拂人的侍者,称为“秉拂侍者”。

也就是说,别的僧人没有资格。

二、上堂时如何使用拂尘,即用它作出什么样的体相语言来呢。

僧人的语录和“灯录”中记载极多。以下,从语录中挑选出二十则各式各样的有代表性的使用拂尘的方式来,请参看: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师乃云:“大众!夫为佛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二十年在黄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赐杖,如蒿枝拂著相似。如今更思得一顿棒吃,谁人为我行得?”时有僧出众云:“某甲行得!”师拈棒与他,其僧拟接,师便打。(《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师见僧来,便竖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又见僧来,亦竖起拂子,僧不顾,师亦打。(同上)

大觉到,参。师举起拂子。大觉敷坐具,师掷下拂子。大觉收坐具,入僧堂。众僧云:“这僧莫是和尚亲故?不礼拜,又不吃棒!”师闻,令唤觉。觉出,师云:“大众道汝未参长老!”觉云:“不审。”便自归众。(同上)

师云:“某甲未明,乞师指示。”溈山竖起拂子云:“会么?”师云:“不会!请和尚说。”溈山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瑞州洞山良介禅师语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