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代士子与樱桃(3)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往在》:“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灵寝,永永垂无穷。”(《杜诗详注》卷一六)

《收京三首(之三)》:“赏应歌杕杜,归及荐樱桃。”(《杜诗详注》卷五)

《野人送朱樱》:“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憶昨赐霑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盤玉筯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杜诗详注》卷一一)

经历过抗战,有过“漂泊西南天地间”经历的现代人,可能有类似的荆棘铜驼之感也。可惜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尚可指出,唐代士子一想到樱桃,往往会与某些浪漫想法特别是男女之间的往来纠缠在一起。按,唐代女性点口红,不似当代人的抹全唇,而是朱樱一点。这在流传的唐代画作中多有反映。李商隐《赠歌妓》:“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孟棨《本事诗·事感第二》:“白尚书(按: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姬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是为代表作,说的都是女艺术家唱歌。流览所及,尚有以下数事:

成式姑婿裴元裕言:“群从中有悦鄰女者,梦女遗二樱桃食之。及觉,核坠枕侧。”(《酉阳杂俎》卷八“梦”)

按,西方的谚语:“男女之爱,始于接吻,终于免身。”按蔼理士(Havelock Ellis)的《性心理学》,“梦是心头想”,再结合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梦的解释》的见解,共同解释,梦女遗樱桃,八成是对两次接吻的折射性梦呓呢!后来贾宝玉爱吃丫环嘴唇上的胭脂,与此遥相呼应焉6。尚有近似者,是为《太平广记》卷二八一“梦游上”中的“樱桃青衣”一条,文繁不录,仅叙其片断梗概:天宝初年,范阳子在长安应举,老是考不中。下第后的某一天,去听和尚“俗讲”解闷。睡着了。梦见一位“青衣”(婢女)在门下坐,带着一篮樱桃。这可是进士宴会上的重要食物,应时当令的。于是,两个人搭咕上了,一起吃樱桃。证以我们前述,此种举动似带有暗示恋爱嬉戏性质,不然,何以那位青衣马上帮忙,与盧子牵线搭桥呢?青衣在引荐后隐去,以下的事与她无干,就不复赘言。尚可补充:唐人屡屡记录盛樱桃的容器,有“赤玉盤”,携带则用“笼”,有“青丝笼”(所谓“青丝为笼系”者是也),有“筠笼”(“野人”所用)。令狐楚有《进金花银樱桃笼状》,那可是太贵重的容器了。听说当代送月饼,有用金匣子、银匣子的,真乃异曲同工也。

中国俗文学作品中有一种类型,即把两种相辅相成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它们互相攻击嘲讽。如《敦煌变文集》中所载《茶酒论》等,明代俗文学作品《茶酒争奇》、《花鸟争奇》等,均是。我们注意到李商隐的两首小诗(《李商隐诗歌集解》第1582-1583页):

珠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流鶯猶故在,争得讳含来!(《百果嘲樱桃》)

众果莫相诮,天生名品高。何因古乐府,唯有郑樱桃?(《樱桃答》)

它们也属于上述两相对嘲类型。有一点特殊:一大群对一个。可见樱桃在唐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附言:这两首诗似乎是譬喻型的,隐喻一批不得宠的女性对得宠者的嘲弄。暗含着攻击对方在受主子宠爱以前曾被人“梳栊”过。)还有那皇甫枚《三水小牍》“却要”条:“尝过清明节,时纤月娟娟,庭花烂漫,中堂垂繡幕,背银缸,而却要遇大郎于樱桃花影中,大郎乃持之求偶。”(《太平广记》卷二十五。为今所见最早引文)可是要来真的了!

最后要说到一件趣事,《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史思明”条:“安禄山败,史思明继逆。至东都,遇樱桃熟,其子在河北,欲寄遗之。因作诗同去。诗云:‘樱桃一笼子,半已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贽)。’诗成,左右赞美之,皆曰:‘明公此诗大佳。若能言‘一半周至(贽),一半怀王’,即与‘黄’字声势稍隐。’思明大怒曰:‘我儿岂可居周至(贽)之下!’……思明子伪封怀王,周至(贽)即其傅也。”(注:出《芝田录》。按,《芝田录》乃唐代丁用晦所著,未见单行传本,早期引用者即《太平广记》)这里起码显示出三个问题。一是文艺作品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孰先孰后,二是西(老师)与少爷(王子)谁更重要。三是樱桃在当时人心目中确属带有一些赐予象征性的重要水果,不然,史思明不是诗人,何至于一时兴之所至,写起顺口溜来呢。

附 记

由于中国古代妇女点唇只点唇中,上下形成一个圆点,而不是涂抹全唇,所以,“樱桃”“樱桃颗”“樱唇”常用来比喻盛妆的少女以至中青年妇女的嘴唇。进而引起接吻之类的爱情联想。在这一点上,清季宣鼎《夜雨秋灯录》卷四中“谷慧儿”一条,有十分生动的描述。说的是,一位耍杂技的少女,在戏场上瞥见一位文武全才的男青年,对他产生好感,于是:“瞥见生杂人丛中,如鸡群鹤立,凝睇不忍去。生亦爱其美,溜眼波焉。少时,生渴思饮(爱情的饥渴),女子百步外遽掷樱桃入生口,屡掷屡中,如弹无虚发。”这可是“飞吻”的具体化,而且目标极为明确,不像飞吻之看来似乎漫无目的。散场后,“生茕茕步芳郊,女突于身后牵衣,问姓名居址,详告之。又以绣帕裹樱桃百颗赠生。”比“樱桃青衣”的爱情意味就更明显了。我们引此,作为本文的注脚,借以说明,樱桃与爱情的关系,爰及清季,馀波尚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可是中国式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