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纸鸢与风筝(4)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一时丫鬟们又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顽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起。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走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说着,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黛玉回房歪着养乏。

其中讲到放风筝的一般情景,我们暂且不提。只说两条。一条是“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顽了一回。”一般的注释或辞书,对“送饭的”的解释都差不多,试举《汉语大词典》第10册811页的解释为例:“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风筝升空后,将附加物挂在线上,随风鼓起,沿线而上。有的附有爆竹,有的坠有彩饰。”用例就是《红楼梦》中这一段。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据我儿时所见,“送饭的”大别为两类。一类是爆竹,又可分为独响和一连串的鞭两种。药捻子得长而禁点,也就是说别在半途灭了,那就在捻子里多加点药,在空中还有闪亮效果呢。独响,特别是二提脚,最难放,放不好,如天上往地下放炸弹,伤人惹官司。放好了,则如飞机往天上放高射导弹,众人喝彩。但这两项都是险活儿,一般由大户人家专门雇来的“把势”来干。书中记录的外面飞来的“玲珑喜字带响鞭”便是代表,这句话也从侧面点明:大观园里放的不是带火药响的。还有一类是小纸匣子,内装许多五彩小纸片,待风筝已达高空,顺着线把纸匣子拽上去,到头后,再一拉手头的小线头(也有到高空顶点时能自动打开的),纸匣子打开,这就是送的“饭”了。爆竹炸裂后分散的许多小纸片也起同样效果,全是“饭”,但彩色略逊。我估计那些丫鬟拿来的全是样式不同的小纸匣子,里面装的不过是五彩纸片,不会放响鞭,更不能放炮——二提脚以至“盒子”(在空中爆裂后能放出种种灯彩)之类。

另一条是风筝线在高空互相“绞”。贾府是大户人家,在自家园子里放,若是豪门子弟外加“打哄”的,在野外放,绞在一起,彼此争胜,那个带响鞭的风筝,定有把势把场,跟着的豪奴更少不了。如果谁把谁给“绞”了,败者常常不服,很容易打起来。最后可能以群殴结局。大观园里的人,特别是小姐和丫鬟们,可是不懂那些事的了。

明清民歌小调中有关风筝的词儿不少。其中,把情郎等类人物比作“断线风筝”一去不返者颇多,似乎形成老套。今姑引其不太落俗套的两首,尝鼎一脔:

风筝

风筝儿,要紧是千尺线,忒飘荡,(不怕你)走上天,一丝丝,一段段,(拿住你在)身边缠,不是我不放手,(放手时你就)一去不回还,听著了你的风声也,(我自会凑你的)高低和近远。

游春

姐儿无事去游春,手拿著红纸糊的哪吒闹海大风筝,上掛著红灯,上挂着红灯,郎问姐儿你往那里去,先到平山堂,大佛寺,八大景,大红桥,看看清,散散心,再放风筝,再放风筝,又来到万松林,又过了接驾亭,远远望见游湖的船,尽都是俏郎君,尽都是俏郎君,弹的是琵琶筝,弦子共月琴,唱的是寄生草,劈破玉,满江红,剪剪花儿甚是精,引动奴的情,(哎哟)不愿回程。

这两首,现在都可在《明清民歌时调集》中找到。这类书籍还有《挂枝儿》等,所载有关风筝的内容者不少。请读者自行查阅。附带说一句:明清小说戏曲等材料中,以“断线风筝”作比喻者常见,不赘引。我们这篇的引文显得多了,文章长了,就此打住得了。

原发表于《文史知识》2008年第4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